广州,以绿为底,以花为名。从姹紫嫣红的植物园,到休闲惬意的绿道网;从绚丽多彩的空中花廊,到生机盎然的屋顶绿化;从小而精美的口袋公园,到出门可见的开放绿地……“花城”广州可谓四季有花、四季常绿。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近年来,广州致力于打造美丽宜居花城,在市政道路、园林景观、小区绿化等方面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据统计,截至去年末,广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23平方米,累计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1426个,初步形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绿色生态格局。新的一年,广州将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打造“美丽山水花城”。
广州地处肥沃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全年水热同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为广州城市绿化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广州植物资源丰富,木兰科、樟科、山茶科、桑科和壳斗科等植物均为华南地区的优势类群。
今年初,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的《广东省城市绿化适用树种名录》中,共收录适合广东省生长的1102种木本植物,涉及113科517属。其中,在珠三角地区,广州苗木种类居多,大部分苗木均包含在内。
目前,广州最具地域特色的花卉树木和观赏植物主要有梅花、桃花、木棉、无忧树、火焰木、凤凰木、大叶紫薇、小叶紫薇、鸡蛋花、簕杜鹃、美丽异木棉和落羽杉。此外,宫粉紫荆、广州樱、风铃木等都在广州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三月盛开的木棉花,点燃了广州这座英雄城的春天。作为广州第一花,木棉不仅有速生、抗风、耐旱的特点,而且已和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出广州极具岭南风貌的地域景观特色和文化底蕴。
除了木棉花,宫粉紫荆、广州樱、风铃木等竞相开放。春日广州,一幅“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广州已建成上百个赏花点,遍布11区。除木棉花外,大学城和麓湖公园宫粉紫荆、白云山桃花涧、海珠湖花海、萝岗香雪、从化玫瑰园、南沙百万葵园等,都已成为广州市民观花赏花的好去处。花城广州,以“花文化”构建城市品牌,将公园景色与道路绿化景观相融合,逐步形成了新的生态休闲空间。
“花城”美誉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支撑。近年来,广州植物科研水平不断取得新突破,接连攻克瓶颈技术,种质资源创新呈“井喷”式增长。
2022年,广州研发培育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花新品种——“广州1号”矮牵牛,摆脱了国外在草花品种领域的垄断。作为广州市申报的首个F1代草花新品种,“广州1号”不仅花朵大、香味浓,而且抗病性、耐湿热等优势明显,更适合在华南地区栽培应用。
据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与景观设计研究二所所长)、首届广东省风景园林设计大师、风景园林设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住建部技术与咨询库专家古旋全介绍,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引入到园林绿化领域,为园林植物的种植和养护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其中,“一叶成林”的植物克隆最为典型。植物克隆技术作为一种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优良植物品种的方法,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被广泛使用。据了解,早在本世纪初,广州花卉业就已率先在全国开展组培苗(克隆技术)、基因导入、基因置换等高科技研发。运用植物克隆技术,采取精准的标准化培植手段,有利于调整鲜花的生长周期,提高园林植物的品质和遗传多样性。
古旋全告诉记者,在广州,蝴蝶兰、竹芋、红掌、粗肋草、姜荷花等园林花卉品种,都通过植物克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繁殖。此外,在树木保护方面,运用该技术也能研发出使伤口强力愈合的产品,让树木修剪留下的大伤口达到自然愈合的效果。
低碳高效的智能灌溉技术是当下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提升的热点。2022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倡导节约型低碳型园林绿化,明确指出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广节水型绿化技术,做到资源循环使用、高效利用。
目前,智能灌溉技术已在广州地区普及。该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太阳能技术和多通道方式相结合,实现远程智能控制、精准灌溉和能源节约,解决了目前桥梁绿化灌溉远程手段缺失、精准度不够、耗费大量电池等问题。该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养分、水分含量,监测地表风速、降雨量、温湿度、光照度,实现智能精准浇灌、多样化喷淋,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景观品质,降低养护成本。
此外,花期调控技术、生物技术、新型基质栽培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垂直绿化技术等新的培植技术,也为打造美丽花城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广州园林植物的品质,也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立体绿化是广州城市绿化的一大特色。随着广州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留给城市基础绿化的用地日渐减少。当平面绿化方式已不能满足绿美广州的绿化要求时,立体绿化的形式便应运而生。
据了解,广州立体绿化包括屋顶绿化、桥体绿化、墙体绿化、窗台阳台绿化、立体花坛以及栏杆灯柱挂花等多种方式。尤其是桥梁绿化,成为广州标志性的特色景观。作为国内桥梁绿化最早、最多的城市,广州的天桥绿化景观效果在全国排在前列。目前,广州用簕杜鹃绿化的城市主干道桥梁、珠江两岸、机场高速长约460公里,分布在全市各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城市空中花廊。目前,广州在天桥绿化中应用最多的品种是簕杜鹃,包括紫花、红花、柠檬黄、金心双色、银边紫等18个簕杜鹃品种。依托强大的科技支撑、高效的信息管理、精细的专业管护,广州桥梁绿化实现了“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七彩空中花廊”在社交平台屡屡美到出圈。
近年来,广州还以“口袋公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绿化品质、增加休憩活动空间。“口袋公园”,字如其名,意指通过对街道、社区周边低效、闲置地块进行微改造,从而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绿色空间。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广州共建成346个“口袋公园”,提升城市绿化环境的同时,也在人间烟火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乐园。例如,位于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东山少爷公园,虽然不足1000平方米,但在改造时充分保留利用原有树木,通过景观的空间规划设计,营造出光影流动的休憩场所,多次获得国际性奖项。
如果说“口袋公园”是一颗颗绿色的珍珠,那么开放式绿地建设则是城市绿化中夺目的项链。近年来,针对中心城区绿地少且部分绿地被围栏阻隔的问题,广州大力推行“出门500米见绿”工程,建设开放式绿地,拆除中心城区主要公园的围栏,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
此外,绿道作为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在广州也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广州通过建设绿道网,连接主要的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居住区等,为市民提供了骑行和步行的绿色休闲空间。这种低碳新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市民的身心健康,也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古旋全看来,未来广州园林绿化将会进一步强调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更加注重科技的应用与创新,并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融合。此外,进一步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生态网络,通过建设生态廊道、连接各个绿地和公园,形成连续、完整的绿色空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