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河头的村寨里,一直流传着老祖的故事。传说段家的老祖病入膏肓,气息奄奄,家人去深山水冬瓜树上扯了一把吊兰花(老百姓把紫皮石斛叫吊兰花)回来,舂碎熬汤让其服用,不几日便元气回暖,起居如常。村民于是对吊兰花的“仙气”深信不疑。尤其是妇女产后,用吊兰花蒸蛋,吊兰花煮水洗澡,几次后身体也变得极为轻快。为方便取食,很多河头人开始去深山的阔叶林里,比如野猫树上,香果树上,桦套树上,栎树上,核桃树上采回吊兰花,绑在房前屋后的梨树上,粽包树上,栗树上,借助河头的阳光雨露,这些深山来的“仙草”从来没有让河头人失望过,棵棵神清气爽,同时让主人也神清气爽。
在让“仙草”出山的队伍里,段兴恩的父亲也算一个。段兴恩9岁放羊的时候,随时见父亲背着背篮进山,回来满满一篮子吊兰花鲜草,多数是紫皮,夹杂少量铁皮。他好奇地去翻看,白中蔓延着淡紫的吊兰花就像女孩子的脸,青春明艳,还长着黄色的眼睛,活泼地从枝条上垂挂下来,甚至还挂着森林的露珠。父亲边念叨吊兰花是“仙草”,边小心地把它们绑在院前的梨树上,然后留一部分在火塘边烤,边烤边卷成圆形,再用棉线捆紧。段兴恩明白那是父亲要去供销社换钱的,兄妹几人的学费就要从这些吊兰花里来。那时的段兴恩当然不知道,龙陵的石斛交易其实早已形成,还在民国年间,腾冲制药厂、昆明制药厂就到龙陵收购石斛。1952年开始,乡、村一级的基层供销社成为收购黄草(干燥处理后的石斛)的主要机构,并要求细黄草、粗黄草都要细软、粉质多。但因为限量,供销社每年的收购量也就一吨半吨,父亲并不能卖很多。河头高寒种不出粮食,一家人饱受贫穷之苦。
后来,段兴恩读了师范,当了一名中学体育教师,之后在龙陵县业余少体校任教,期间培养输送体育专业技术人才11人,培训输送国家专职超世界纪录射击运动员李云艳、国家级竞走教练陈保文、奥运冠军陈定。
转眼就到了2003年。这一年,龙陵的紫皮石斛交易已是如日中天,一市斤紫皮石斛价格已高达70元,部分成色特别好的卖到130元一市斤,亩产一度超过20万元。朝阳村一户人家种了4.5亩,一年收入过百万。那个时候,龙陵的物价还很低,地里种出的农产品很少有卖到5元一斤的,对很多人来说,一万元就是巨款,那户人家拿着一百万元,如天上掉馅饼,怎么用都不知道。
看着疯狂的市场,段兴恩再也坐不住了,他看到的是市场火爆的另一面老百姓放养种植,不会育苗,一棵种苗高达3、4元,成本决定种植量,产量极低,产出量远远低于需求量,浙商甚至为了一篮鲜草在街头争得面红耳赤。他也知道,在他1980年读师范的时候,浙江药商开始到龙陵考察黄草资源,1981年开始收购石斛鲜品,且不分品种,河头街一天的收购量就达一吨。1983年师范毕业的时候,浙江商人已经把龙陵列为石斛收购的重要产地。
河头老家那么好的资源,父老乡亲为什么还要抱着金饭碗受穷呢?于是他辞去公务员的职务,只申请保留了一个事业身份,就出来领办石斛产业。
工作从育苗开始,段兴恩租了县职中的25亩地做育苗基地,尽管离家只有三四百米,却吃住都在基地。那时规模化种植石斛在龙陵是空白的,照着专家的教程去栽,在龙陵根本栽不活。段兴恩比对河头深山里的石斛生长特性,收集石斛原生种源45种,选择培育优质种源,创建全国第一个“紫皮石斛”种苗繁育与种植实验示范基地。其实从1980年以来大家纷纷涌入深山采野生石斛做种苗他就有深深的担忧,且不说价格高,从物种保护角度来说,纵有满山石斛,也经不住这样毁灭式的采呀,不想办法制止,“仙草”终有灭绝的一天。种苗育苗成功,成本每株降至1角,他知道,“仙草”有救了。
解决了种苗问题,当务之急是把技术传给老百姓,加快产业发展。他与龙陵职业技术学校联系,联合举办农民培训班。他加班加点编写教材,通过培训应用到产业发展中,解决了石斛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为全县石斛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段兴恩的带动下,龙陵县的紫皮石斛种植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紫皮石斛的名气撒向全国各地,前来收购石斛的商家和药厂络绎不绝。他适时成立龙陵县石斛协会,带动了全国3000多名会员关注龙陵石斛产业。2011年11月,中国中药协会授予龙陵县“中国紫皮石斛之乡”称号。
但是这个时候,段兴恩觉得,仅卖原材料并不是长久发展之计。他去做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全国80%的石斛原料在云南,但是全国80%以上的商品在浙江,从鲜条到枫斗的加工,基本是浙江在做。龙陵这边只是供销社要求扭成个什么形状才简单地加工一下。段兴恩就在想,只是原料端,很容易受制于人,只要价格波动,浙江人就不来收了,所以枫斗加工势在必行。他又开始研究枫斗的加工方法。
2010年,他着手枫斗加工培训。那时枫斗加工培训在全国哪里都没有,要考试发证国库里没题,他只有自己编写教材,完善《石斛栽培与加工技术》,自己出国库题。通过与县农广校联系,在全国开始办第一个石斛枫斗加工师资班,53人拿到云南省人社厅考试合格证书,学员为各乡镇斛农。这样做带来的直接效果是龙陵种出来的石斛不一定交给浙商,自己加工自己卖,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上。
这些年来,段兴恩先后编写《石斛栽培与加工技术》农民培训教材5套,发放5万册,为国库命题两次4套,解决了石斛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培训教材与技能考试问题。同时申报了四项专利,包括石斛种植方法、石斛种苗繁殖方法、石斛枫斗加工方法、枫斗精制方法。
2014年,段兴恩正式成立龙陵县益民职业培训学校,解决技能脱贫致富问题。到目前,全县共培训农民工6.5万多人次,仅枫斗加工技能培训一项就解决就业26000余人,对建设美丽乡村发挥了重大作用。参加过培训的斛农,人人会育种苗,个个会做石斛枫斗,有十多二十户已经发展成为千万元大户,比如河头的段生琪、杨家邦等。
这几年,段兴恩还到贫困村成立“大嫂车间”,参与县里的“幸福里”社区项目,帮助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就地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枫斗加工技术;通过技能培训解决残疾人妇女、移民点妇女、特少民族妇女、贫困村妇女就地就业的问题。妇女加工石斛枫斗增加了经济收入,妇女生活观念更新了,家庭地位提高了,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了。段兴恩还每年组织石斛枫斗加工技能竞赛、石解枫斗加工等级考试,通过考试颁发等级证书;成立石斛枫斗标准加工厂15个,合作社负责建石斛枫斗加工厂5个,对改善石斛枫斗加工环境,提高枫斗加工质量与效益发挥了主要作用。他自己于2020年被保山市总工会、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授予“保山工匠”称号。
飞花传种是石斛在自然界的秘密。石斛春天发芽、开花,秋天结种,冬天冬眠,生长周期从4月到当年的11月、12月。当花苞在春天打开的瞬间,就是它新生命奇异旅程的开始粉末状的种子在密林里飞翔,看见喜欢的树枝,就飞过去安家落户,发芽,生长,成为森林里“仙草”中的一员。
段兴恩利用这样的特性,2022年在龙山镇横山村天然林里仿野生种植1200亩紫皮石斛,期待恢复石斛的野生状态。云南有一句话叫“一坐下去有三棵药”,段兴恩就是想要这样的效果。他说龙陵的药用石斛以紫皮、铁皮、梳唇(别名拼蟲)为代表,它们是仿野生种植的重点品种,目前已列入国家建设项目。
段兴恩还说,龙陵种石斛的人,大都熟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的记录:石斛又名仙斛兰韵、不死草、还魂草,民间称其为“救命仙草”。龙陵民间,历史以来食用紫皮石斛的区域很多,平达,象达,龙新,龙山等,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石斛的药用功效,将其列为常备药。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无论是庭院种植还是仿野生种植,这几年推广都不是难事,很多村都将其列为增加村集体与农户收入的支柱,并把特色产业与观光旅游结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立足于龙陵天然地理优势,开创龙陵石斛有机产业新局面,现已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龙陵县“一县一业”特色支柱产业,2023年全县销往全国各地的石斛(以紫皮为主)鲜条为9000吨,2024年约为1万吨。计划2025年全县将实现石斛总产值100亿元。(刁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