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的农业生产如果再想靠传统思维是很难卖出好价钱的。只有不断优化种植方式和产业模式,才会有更大的收益。在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的不少农民把精力放在了一块姜上。一块小小的有机姜,让农民种出了新甜头。
在潍坊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二期项目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摆放有机姜的培养基质,这种科学的种植方法和这个项目特殊的运营方式已经让不少姜农尝到了甜头。
曹培华是潍坊峡山区的村民,在进行有机姜种植前,她已经种植了五年的传统生姜。当潍坊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一期投入使用时她在产业园一期就已经承包了有机姜大棚。二期项目一开始,又毫不犹豫的承包了两个区,四十多个大棚全都种有机姜种植。种有机姜能有多大的实惠,在曹培华心里有笔清楚的账。
“过去我们卖姜的时候都是根据市场价,市场价多少就多少。现在我们都是跟老板签合同,比如明年的回收价就是六块五一斤,亩产大约5500到6000左右,除去承包的人工费每亩地怎么也能剩一万多块钱。传统的如果说你没有合同,没有人给你保证价格,还有6毛钱一斤的时候,人工费跟农药化肥的钱都回不来”曹培华对记者说。
说起有机姜卖出的好价钱,曹培华很满足。有了产业园统一的收购合同,姜的销路也就有了保证,自己只要用心种好就可以了。除了价格有保证,在种植过程中的优势也让曹培华这个种姜老手看到了有机姜的前景。
“我们不接触农药,化肥基本上也没有了,基本上都是有机的。我做过实验。出姜的时候,我们原来的大姜,出姜带回家放不了多久就全都是皮了,没有芯了。这种大姜你放在家里多久,它也是比较圆润饱满的,没有一点变形的,不用放在那种井里啊储藏。根本都不用就是正常的环境放,它就很好。总体上价格也比较平稳,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是奔小康是没问题的”曹培华说。
除了市场风险,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也是影响种植户效益的关键。生姜种植对土壤要求很高,最怕水涝。而峡山地区土层较薄,一旦雨水太勤,地里的生姜立马就回腐烂。2018、2019连续两年,曹培华都因为雨水原因,损失巨大。为解决水涝问题,潍坊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采用基质种植的方法,基质高于地面并且留有排水孔,保证了生姜不受水涝影响。
在峡山,像曹培华一样在产业园里种植有机姜的种植户还有很多。潍坊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项目的王其峰经理介绍说“有机生姜融合产业园项目分三期建设,二期项目占地一千三百余亩,于2020年2月份开工建设,有机生姜种植大棚269栋,大棚基本全部完工,达到种植条件,现在工人正在处于基质摆放状态,4月20号种植完成。”。
产业园里吸引了附近不少村民的参与。在二期项目建设之初,二百多个种植大棚就早早的被承包了出去。产业园里种出来的生姜让种植户们种出了新希望,而打破传统的种植方式,让生姜得到了市场的极大认可。
“我们提供技术支持,由村民来管理,我们来回收。目前全部承包出去了,大家都很认可,都在这儿靠着。”王经理告诉记者“以前传统的种姜模式,它肯定是很不稳定的,不稳定在哪里呢,主要是土传病害太厉害了,现在你看我们这个姜,每个姜都有个人的种植袋,这一棵姜有什么问题,不可能传染那一棵。我们这个现在市场很稳定。去年我们姜的销售今年在六七月份我们去年的姜就已经全部卖空,供不应求现在。我们批发的价格大约在十五块左右,下一步我们还将扩大产业园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助力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