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九月,河湟谷地到处是喜人的丰收景象。站在西宁西山顶上放眼望去,一片片金灿灿的红花遍布田间地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阳光的照射下,一朵朵娇嫩的花朵更加艳丽。看着满眼的红花,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火东村党支部书记鲍潭春乐开怀,他不时抚摸着娇嫩的花朵,好似抚摸自家孩子。
“4个多月的悉心照料,总算迎来采摘的时节。”鲍潭春说,红花在西宁鲜有种植,市场前景广阔,承载着村子产业发展的希望。
看着撂荒地上收获新的希望,火东村老党员杨玉林喜不自禁。他说,种红花的这片地是撂荒地,以前种过小麦、马铃薯、油菜籽等农作物。自从村民搬到山下后,这片土地渐渐荒芜。
自小在农村长大,杨玉林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鲍潭春说,今年初,村上决定在老村韩家垭豁种植中藏药材,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由杨玉林具体负责。
说干就干。当时,鲍潭春和杨玉林带着村民到海东等地考察,最终决定在撂荒地分别种植红花、大黄、丹参和其他农作物。
“300余亩地上种植不同的作物,除了做试验外,种植红花可以当年见收益,解决村民的劳务工资,等到来年采挖大黄。”杨玉林说。
首次试种红花,村民对它的习性还未掌握。杨玉林从海东邀请有经验的专业种植户现场指导。在村民们的细心照顾下,红花长势良好,达到预期效果。
撂荒地长出红花,村民季得生满心欢喜。季得生蹲在一株粗壮的红花旁,仔细地数着花骨朵。“一朵、两朵……共有30朵。”季得生兴奋地说,这一株就能卖好多钱。
“以前住山上的时候,一亩地也就打三四百斤粮食。自从搬到山下后,这片土地渐渐被撂荒,大伙也没有想到撂荒的土地还能焕发生机。”季得生说。
底子薄、起步晚,火东村集体经济一直没有质的突破。在城西区委区政府和彭家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引导下,火东村走上种植药材的路子。杨玉林说,他是村里的老党员,有责任和义务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年初,药材地里缺肥料,他自掏腰包无偿赞助10吨肥料。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火东村集中种植中藏药材,让村民看到发展集体经济的希望。鲍潭春说,发展集体经济产业是关键,下一步要扩大种植规模,将中藏药材打造成为火东村的特色产业,振兴乡村经济。
望着眼前的红花,杨玉林的思绪又回到广阔的田野上。“红花浑身是宝,花卉既能入药又可供人观赏、花籽当作种子卖,枝叶是喂牛羊的好饲料。”杨玉林说,将来根据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中藏药材种植结构,引进一批兼具入药观赏为一体的中藏药材。
杨玉林指着眼前一处废弃的庄廓说,那是村民以前的家,在他的记忆里,那时候光秃秃的山上寸草不长。现在却不一样了,满眼皆绿,生态变好了。
变绿的老村、废弃的庄廓,在杨玉林看来,这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潜在财富。他说,现在从中央到省提倡发展生态旅游业,何不利用老村秀美的环境,发展旅游业。
杨玉林指着火东村产业规划图说,将来把废弃的老庄廓改造利用起来,要建农耕文化展示馆、民宿,撂荒地上要建采摘园,将老村集中打造成为一处农耕文化旅游教育基地。
一条硬化路连通火东村的老村和新村,十多分钟便能通达。新村紧挨西宁商业核心区海湖新区,老村连接着西山林场、火烧沟湿地公园。杨玉林说,火东村未来可期,打造生态旅游业是一条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