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是广东省荔枝中晚熟主产区,目前全镇拥有荔枝种植面积4.4万亩,几乎人均一亩。张伟炜 摄。
80后“新农人”陈秋贤接过种植“接力棒”,为当地荔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张伟炜 摄!
7月盛夏,驱车从揭惠高速公路雷岭收费站出来后右转,一路风光旖旎,沿着235省道行驶约2公里就来到潮南区雷岭镇。
革命老区出佳果,红彤彤的荔果在雷岭这片革命热土孕育至今已经有500多年。雷岭人凭着对种荔枝情有独钟的坚守,成就了“荔枝之乡”的美名。全镇荔枝种植面积达4.4万亩,几乎人均一亩,是我省中晚熟荔枝主产地。
近几年来,雷岭镇在品牌化、产业化等方面进行探索。一颗小小的荔枝逐渐进化,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今年以来,雷岭镇紧密围绕2021广东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在荔农与华南农业大学、京东物流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确保优质品种嫁接技术能真正到达荔农手中,确保荔农种植的荔枝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更好地销往全国各地,帮助荔农稳产增收。
不止于此,雷岭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越迈越大。当地还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荔枝主题公园、光明乳鸽餐厅,致力建设一个能辐射周边地区的农产品物流冷链中心,打通物流运转堵点,推动农产品流通向高质量与价值链高端转移。这些实践,已成为撬动雷岭镇乃至潮南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点。
雷岭地处大南山南麓,属大南山革命老区村。好土壤、好水源,日照充足,再加上成熟期晚,造就了雷岭荔枝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养分更好,自然糖分更足,甜度更高。
“雷岭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在明代中期就已经有人种植荔枝,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谈及雷岭荔枝的种植历史,雷岭镇荔枝协会原会长张海元眉飞色舞,打开了线年期间担任第一任会长,对于荔枝这近20年的发展历史,他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据他介绍,上世纪60年代,雷岭荔枝品种以乌叶为主,当时的种植方式比较粗犷,产量低,全镇仅七个村子种了荔枝,面积也不大。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家每户都分到田地,一时掀起荔枝种植热潮。“那个年代群众种植热情也高,不少农民承包了土地种上了荔枝,也过上滋润的日子。”...
张海元便是其中一户。时年30来岁的他吃苦耐劳又勤奋好学,晓得种植要领,没多久就成为镇上第一个“万元户”。他说,当时他种植的荔枝产量多,卖得也很好,获益后马上用这笔钱建了新房子。
时间拨回到1986年。从这年起,雷岭镇开始引种桂味、妃子笑、糯米糍等品种的荔枝。到1995年,全镇几乎村村都种起了荔枝。每逢收获季节,漫山遍野的红色果实与村民的幸福笑脸交织成一幅生动的丰收画面。
缘何雷岭盛产荔枝?张海元介绍说,雷岭镇土壤属花岗发育砂壤土,含多种矿物质;全年平均气温21.8℃,冬季绝对低温在5℃左右,平均霜日少于5天,年均日照2000-2200小时;全年雨量充沛、水质优良、无水质和土壤污染……优良的生态条件,催生了更多荔枝品种到此“安家落户”。
目前,雷岭全镇水果种植面积6.1万亩,其中荔枝种植面积达4.4万亩,主要品种有乌叶、赤叶、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等。雷岭荔枝还是经农业农村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年产量达一万多吨。让雷岭荔农们颇感自豪的是,当地出产的优质荔枝已连续18年出口美国市场。这是全省为数不多的质量一直保持稳定的出口基地,也是粤东地区仅有的两个具备出口资质的荔枝果园所在地。
虽然雷岭荔枝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但长久以来,种植方式传统粗放、生产局面单一、荔枝品种老化等因素,成为制约该镇特色农业发展的短板。如何补齐这一短板,一直是该镇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雷岭镇通过做优做强荔枝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逐步改变过去这一局面,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该镇通过加强对果农的培训、制订荔枝栽培技术标准、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方法,实现从传统粗放种植方式向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转变。同时在汕头市、潮南区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这里还连续多年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不断加大推介力度,使雷岭荔枝在海内外享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2020年是雷岭荔枝的“大年”,全镇荔枝总产量达到12000吨。在大面积收成之前,当地党委政府已经意识到,荔枝具有上市时间集中、保存期短的特点,一旦产量过大势必面临销售困难的严重问题。在荔枝未采摘上市前,为防止果贱伤农,潮南区、雷岭镇和各有关部门早已积极谋划,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拓展各种渠道帮助雷岭果农销售荔枝。最终,雷岭荔枝也成功跳出“果贱伤农”怪圈,销售额首破亿元大关,实现丰产又增收。
今年6月23日,以“雷‘荔’风行——我为荔农办实事”为主题的2021汕头潮南·雷岭荔枝文化旅游节在雷岭镇赤坪村文体广场开幕。今年的荔枝节由汕头市潮南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潮南区农业农村局、潮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京东物流华南分公司协办,雷岭镇人民政府承办。
与往年不同的是,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今年的雷岭荔枝文化旅游节主要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主播直播带货、“雷岭镇十大打卡点”公布推广、“雷岭最美荔枝树”评选等。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有声有色、立体地全方位地把雷岭荔枝的资源优势展现出来。而电商与物流的加持,也为雷岭荔枝走出去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此外,今年,雷岭镇积极融入广东省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多点发力,推动荔枝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与华南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巨美人、凤山红灯笼、井冈红糯、冰荔等名特优新品种,打造良种栽培示范园;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指导培育高标准荔枝园,为全镇荔枝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推行“果园美化”工程,举办“最美荔枝树”评选活动,鼓励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与京东物流深度合作,畅通宣发销售渠道;着力解决荔枝贮藏难题,打造物流冷链中心,打通物流运转堵点,努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
今年,雷岭镇把“我为荔农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好困扰“荔农”的烦心事、忧心事,以自身建设、搭建平台、扩大影响、打造品牌为突破口,破除荔枝销售瓶颈,形成产业市场大循环,擦亮“雷岭荔枝”品牌,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去年入秋到今年五六月,汕头各地持续干旱少雨,水库山塘蓄水量锐减,潮阳、潮南等地出现旱情,部分水库处于死库容状态,供水水源不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紧张。面对缺水困境,雷岭镇班子成员结对帮扶农户,为荔农解决供水问题,克服干旱的影响,同时还邀请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深圳综合实验站的技术人员不定期到雷岭镇为果农提供荔枝种植和管理技术指导,确保荔枝收成质量。
为促进产销对接,雷岭镇还积极参与省农业农村厅开展的2021广东荔枝“12221”走进销区市场活动,到湖南长沙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向全国朋友推介雷岭荔枝。红星水果批发市场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水果交易集散地,也是全国重要的水果集散交易中心之一。在这里,产自雷岭的妃子笑、黑叶等品种一一亮相。它们鲜艳的色泽、靓丽的外观和香甜酥脆的肉质,吸引来了大批前来尝鲜的食客和咨询合作的采购商。
活动中,雷岭荔枝供应商代表与采购商代表现场签订了意向合作协议。当天,湘勇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个推介会加深了他们对雷岭荔枝的了解,他们试吃后感觉雷岭荔枝味道相当不错,目前双方已建立了联系,等雷岭荔枝一上市,就会直接前往采购,把雷岭荔枝带到湖南市场来。活动结束后,雷岭镇主要负责人带队实地走访了当地荔枝市场,详细了解市场需求等情况;并且召开产销对接会,加强与采购商的交流对接,广泛宣传雷岭荔枝品牌,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双方合作共赢。
通过推进广东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动雷岭荔枝数字化、市场化,雷岭荔枝正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荔枝是广东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全省荔枝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产量达130万吨,在全国均排名第一,成为省内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特色最鲜明、区域优势最明显的水果。尽管荔枝产量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比较大,但广东荔枝产值近年来一直稳中有升,带动果农增收的社会经济效益日渐显现。
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是广东荔枝中晚熟主产区,目前全镇拥有荔枝种植面积4.4万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此地。可以发现,雷岭镇荔枝产业已摆脱传统的单维发展模式,“农文旅”融合发展正成为该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
例如,该镇推进建设的麻埔—松林—赤坪新乡村旅游环线项目中,雷岭荔枝主题公园堪称龙头,其近期目标是对赤坪村文化广场及周边两个山包共300多亩山地进行专业设计打造,远景目标是进行整村打造,将该村的荔枝产业与“小丹霞”、小瀑布、雷岭河等自然景观和崩山沟战役原址等红色遗址有机结合起来,建成集荔枝采摘、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主题公园,促进旅游业和荔枝产业共同发展。
此外,雷岭还将邀请资深荔枝种植户、百岁老人诉说荔枝故事,促进荔枝文化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将旅游业作为宣传、展示、推广荔枝文化的窗口,提升荔枝文化的内涵和荔枝品牌形象。挑选1至2个村居打造成荔乡风貌突出的村落,一体推进整体氛围打造,开展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和主干道沿途景观改造,将整村打造成具有红色老区纪念意义和粤东山水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雷岭荔枝产业发展规划,截至2022年,雷岭镇将建设一个1000亩的荔枝果园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果园4000亩以上,实现雷岭荔枝生产面积、年总产量、产业总产值大幅度提升,并一体带动加工、包装、流通、休闲观光等相关产业,推动雷岭农业产业实现新突破。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雷岭荔枝产业发展已经有了坚实基础。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还要乘势而上打好文化牌、讲好荔枝故事。要将“雷岭荔枝”品牌建设提升到融入粤字号名牌产品体系的高度,让其百年文化深入人心,不断做大做响“雷岭荔枝”品牌,让更多人共享荔枝产业发展红利。
“拥有这么多荔枝树,但为什么还受穷,就是因为缺乏技术、缺乏推广。”在麻埔村,“80后”新农人陈秋贤直言。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老一辈的传统种植方式已不能带来高效益,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革新理念和技艺。“种荔枝是在帮别人赚钱”的传统观念正在改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雷岭的果农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在这个群体中,担心种植荔枝后继无人者不在少数。可喜的是,像陈秋贤一样接受过高等教育、返乡种荔枝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为雷岭荔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也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陈秋贤是“荔二代”,生于1988年。从10岁开始,他跟随父母到荔枝园里,父母在为荔枝树施肥,他则在一旁玩耍,挂满树枝的鲜艳果实是他儿时最难忘的甜蜜记忆。
“那时候,我经常与小伙伴到荔枝树下捡因熟透而自动掉落的‘落地果’,收集后就卖给别人制作荔枝果干或罐头,算是儿时最大的乐趣。”陈秋贤说。
由于经常跟着父母到荔枝园,陈秋贤也渐渐学会辨认荔枝的品种与一些栽种要领。就读初三那年的暑假,他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农药常识、为荔枝园除草和修剪树枝。如今,30来岁的陈秋贤说起种植技艺已是头头是道。
其实,陈秋贤在读完大学后曾到佛山南海一家公司工作了8年。在这8年间,一到荔枝丰收季,他就会抽空回去帮忙。随着父母年岁渐长,他渐渐意识到家里荔枝以后可能没人种了。
2017年,陈秋贤选择回老家帮忙。他辞去原来的工作后顺利考到村委会信息员的工作岗位。平时,陈秋贤照常在村委会上班,空闲时就到荔枝园里查看荔枝生长情况。一到丰收季,他就每天早起采摘荔枝,到8点半前就交由父母采摘,自己回到村里上班。
“荔枝的收获期通常是40天左右,一年里就数这段时间最忙了。我还年轻,这点辛苦不算什么,只是不忍父母太操劳,希望能帮助他们,让自家的荔枝越卖越好。”陈秋贤说。
去年2月初,其父亲开始让他协助管理荔枝园,经过几个月的协助管理,他开始意识到推广的重要性。自返乡后,他开始利用微信朋友圈推广自家荔枝,也分享一些种植经验,获得许多点赞。
“采摘前,一些朋友看到朋友圈后就来找我买荔枝,目前我打算与朋友合作开个淘宝店卖荔枝、茶油等农产品。”陈秋贤说。
在他看来,荔枝行业固然是一条好的出路,但是如何将之做大做强,也是作为“新农人”要思考的问题。“祖辈传承的技艺不一定都是对的,在传承的过程中要不断革新,才能不断提高荔枝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