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影响作物产量主要发生在作物的播种、生长期和收割期,通过播种率、生产率和收割率来影响产量。综合作物生长期和极端气候发生时区域的气象表现可判断对作物的影响。
大豆的种植周期比较固定,一般情况下中美的大豆在 4 月中旬播种,5 月中旬-9 月中旬生长,9 月底-10 月收割;巴西和阿根廷大豆 10-12 月播种,11-次年 2 月生长期,3-5月收割。
从南美的生长周期和我国就南美的大豆进口情况来看,可以发现有明显的一个周期波动的规律,在5-7月份进口量达到峰值,而在1-3月份,可以看到进口量达到波谷。
从北美的生长周期和我国就南美的大豆进口情况来看,在12月份进口量达到峰值,一般在5-8月份达到峰谷。
结合南美和北美的进口量来看,5-6月份和12月份可以看得出是一个进口的峰值(18年除外),而10月份和2月份是一个进口的波谷。因此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大豆的进口上有着一个类似于季度性的一个波动情况。
从整个大豆的产量来看,巴西和美国的大豆的产量是比较高的,而巴西和美国的大豆的产量都是有着一个上升趋势的,这个上升的趋势取决于两个点,一个是单产情况,一个是种植面积。
因此从整体的产量来看的话,今年美大豆的一个产量会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一个种植面积的一个下降。
而目前的一个期末库存的情况来看,美大豆库存下降,主要原因是现在处于一个生长期。阿根廷和巴西目前处于一个收成期,其库存依旧下降,并且今年的产量属于上升的,所以可以看的出来,其出口量或国内消费量必然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的。
中国作为一个大豆的大进口国,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进口是有所加大的,而这个加大主要来自于对巴西的一个进口,而美国大豆的出口可以说是减少的。
目前的一个情况来看,接下来的行情主要取决于对巴西的进口,目前巴西处于收成期,所以价格和供给主要受巴西的影响较大。
目前巴西的产量和出口都是有所上升的,并且也推动了库存的下降,而国内的消费有稍微上升,但是上升幅度并不大。
单产的一个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气候,其中厄尔尼诺效益是一个影响较大的因素。额厄尔尼诺是太平洋的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由于全球气压带向南移动,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东南信风,使太平洋东中部附近的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加上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表面温度异常升高,这股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当NINO3.4的3个月滑动平均绝对值达到或超过0.5℃、且持续至少5个月,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4年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截然相反,拉尼娜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伴随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厄尔尼诺年,我国北方地区通常会出现严重高温干旱,南方地区则通常会出现严重的洪涝,但登陆的台风会比较少。但如果大气环流发生过度异常,则也可能会出现北涝南旱的情况。
拉尼娜年,入春后我国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华南地区入汛降水偏少,但登陆的台风较多。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共发生了14次厄尔尼诺事件,有的持续半年,有的则持续长达一年至两年。其中有3次达到超强厄尔尼诺级别,分别是1982/1983年、1997/1998年以及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
据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0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 NINO 3.4指数的滑动平均值分别为 0.62、0.61、0.5、0.53摄氏度,根据厄尔尼诺事件的国家判识标准,已正式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对比1950年至今的NINO 3.4指数,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强度为弱)。二月份NINO 3.4指数低于0.5,五月、六月以来,NINO 3.4 指数出现负值,厄尔尼诺效应有所减弱甚至消失。
在这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中,热带大气环流对海温的响应主要体现为中部型厄尔尼诺的影响特征,即大气异常上升运动主要在中西太平洋,春季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江南西南部至华南西部、青藏高原大部降水偏多。受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预计2020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降水总体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涝重于旱。
美国大豆主要种植区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比较接近东太平洋,因此受气候影响程度较大。除了厄尔尼诺的强弱对大豆产量有不同的增产或减产影响外,还要看厄尔尼诺形成的时间和大豆的生长周期之间的关系。美豆和南美大豆生产周期不同,但整体看,大豆进入生长周期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天气对其的影响,一是从种植期到开花期,天气变化将会影响播种进度和出芽率。二是灌浆期,该期间是整个生长周期需水最多的时期,决定了大豆的单产情况。三是收获期,决定了收割进度和产量。其中种植到灌浆期是整个产量的形成期,天气对其影响最大。所以厄尔尼诺气候形成和对不同国家影响的时间不同,也会对大豆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故厄尔尼诺对产量的影响需分时、分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厄尔尼诺效应对美洲的影响比较直接,在2019年圣诞前后处于鼎盛时期,2月份以来有所减弱,美国的种植、开花和灌浆期在五月之后,厄尔尼诺效应减弱不利于提升降水量,没有产生对大豆的开花与灌浆的积极影响,不利于提升美国大豆单产。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种植期、开花期正直厄尔尼诺效应影响期,丰富的降水量有利于大豆的种植、丰收。
这从厄尔尼诺发生年各主产国大豆产量就可以看出,根据NOAA 定义,20世纪90年代至今共发生了强弱不同的8次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其影响程度各有不同。但基本导致美国南部及巴西、阿根廷等地区降水量增加,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及美国北部地区干旱的局面。在中国则呈现南涝北旱的气候状态。厄尔尼诺现象在如下年份出现:1986~1987、1991~1994、1997~1998、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9~2010、2014~2016,下面来看一下,这些厄尔尼诺发生年对美国大豆产量的影响。
▲图中红色箭头表示该年大豆较去年增产,绿色箭头表示大豆较去年减产,从历史上厄尔尼诺对大豆的影响来看。
对比2019年9月份以来的NINO 3.4指数和历史NINO 3.4指数的变化,发现2019年9月份以来NINO 3.4指数的变化和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区间的变化比较相似,厄尔尼诺现象较弱。在2005年四五月份的巴西、阿根廷大豆收获期,巴西大豆单产2.45,阿根廷大豆单产2.36,环比2004年(巴西大豆单产2.85,阿根廷大豆单产2.82)同比下降14.03%、16.31%。在2005年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美国大豆收获期,美国大豆平均单产为2.28,环比2004年(平均单产2.56)同比下降10.93%。由此可以推断,2020年弱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发生,大概率会降低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单产,预计美国单产3.02。5月份以来,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了5.10百万公顷,同比下降了14.38%。单产的减少加上种植面积的减少,预计美国今年的大豆总产量大幅下降到91.6百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