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农业生产和加工原有的耕作、生产及销售模式,延伸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土地流转所带来的价值增益。
金沙河集团结合当地农业种植实际,于2012年成立“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金沙河合作社),积极推行“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科研机构”五位一体股份合作制模式。从自身生产实际出发,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部分人员在金沙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摇身一变成为这里的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
金沙河合作社截止目前流转土地3万余亩,涉及南和县6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7000多个土地承包农户,现有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60余人,学员20余人,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2019年1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9年6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唯一一家粮食规模经营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
第一种是固定地租模式,合作社支付农户“双500”固定地租(500斤玉米,500斤小麦粮食折合成价钱,按照当时的粮价,在播种前半个月付款。每亩地地租大约1000—1100元),流转过来的土地由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负责种植,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最终合作社与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五五分成。
第二种是土地入股模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投入资金,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负责种植,最终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合作社、农户按照比例进行分红。为了鼓励农户“土地入股”的积极性,合作社探索试行了“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就是在灾年时保证其固定地租稳定收益,丰年时入股农户在地租的基础上可享受到二次分红,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金沙河合作社在管理上采用“六统一”的模式,即统一种植优质品种、统一采购生产物资、统一科学管理、统一技能培训、统一粮食存储、统一粮食销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经济效益方面,一是规模经济效益,通过规模化种植,大型农机作业、施肥等等农资,它的价格降低了20%-30%,也就是每亩地便宜200元左右;二是管理经济效益,合作社将工业管理方式复制到农业上,每亩地比普通农户增收200斤粮食,产值提升200元左右;三是品质经济效益,合作社按照企业所需种植优质品种,每斤粮食可以多卖0.1元,每亩的收益比普通农户可增收600余元。
社会效益方面,合作社将粮食的规模化生产与农产品加工相互融合,探索出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合作社的规模化种植实现了节本增效,提升了农业的产量和产值,为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探索了方向;合作社支付村委每年每亩50元的服务费,推动了村集体的收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重大转变,并减少农忙时麦秆回村,改善农村风貌;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释放了当地的劳动力,由之前只能干短工、散工为主转变为长工、技术工,增加了农民的家庭收入。
另外,金沙河合作社为金沙河集团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适合加工的、优质的原料,企业将这些原料加工成优质的玉米粉、面粉、挂面等产品,提升了产品品质,增强企业行业中的竞争力。
金沙河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推进了金沙河集团“种、收、运、储、销”全流程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其成功经验和模式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肯定。
田间道路处还有3000余亩的新品种试验区,合作社设立试验区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最佳适合加工挂面和面粉的高筋品种优质小麦种子。目前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业厅、邢台农科所,在合作社进行优质小麦种植试验140多个品种,其中包括金沙河合作社的26个品种。2019年在金沙河合作社试验的中国小麦首席专家何中虎教授亲自选定的试验品种——中麦578,首次大面积试种亩产就达到1200斤,打破了粮食作物“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传统定律,奠定了小麦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
合作社定期邀请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及农业部门的农业专家、教授到基地授课,成功培育出一批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队伍,这些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土地管理面积少则三百亩,多则上千亩,为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奠定了人才基础。
未来,金沙河集团将始终致力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不断探索,力促粮食作物生产向“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从而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粮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