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海路幼儿园的孩子们烧火做饭的视频走红。有更多的烟火气、更足的体验感、更强的适用性是大家对这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评价。放眼全省各地各校,这所幼儿园的劳动课模式并不是个例。多年来,江苏各地各校在劳动教育的政策制定、课程教学、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记者就此进行走访。
4月26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的10余名学生来到江苏农博园,分小组栽种玉米、甜瓜等农作物。在两个温室大棚中,大一学生孙翔和其他3名同学一同播种。“如今,即便很多农村的孩子也很少接触农活,对农事缺乏了解,需要在参与中培养对劳动的情感认同。吃得了苦,扎得下根,沉得下去,这些在火热劳动中培育的精神风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淑莉说,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在当今大中小学生与劳作几乎“断联”的状况下尤为必要。
“五一”假期,南京九中等学校的师生来到南京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行知基地,采春茶、访农户,回归自然,补齐在城市中缺失的劳动锻炼。据悉,三十年来,行知基地接待了近60万名中小学生前来体验农耕生活。
“一把残损的葫芦,扔了怪可惜,我们就结合汉文化元素将其设计成独特的葫芦艺术品。”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校长汤金龙介绍,学校创设“葫芦娃”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全过程参与葫芦种植、田间管理、采摘收割、去皮加工、晾晒打磨、刻画彩绘等。“孩子们手耕锄刨、篮提尺刮,在课程中学农也有不俗的收获。原先孩子们写作文时没有灵感,而在葫芦种植中,他们写下观察日记,记录葫芦发芽、出土、展一片叶、开一朵花,写作水平逐渐有了提升。”汤金龙说。
徐州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管理,保障中小学劳动课每周不低于1课时。全市256所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利用资源优势打造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和课例,572所中小学开辟了专门区域进行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孩子们的爷爷奶奶中有不少就是农民,但到了他们这一代,对作物的了解就远不如祖辈那样深了。”在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校长陶勇看来,帮助找回孩子们的乡土基因很有必要。为此,学校通过举办开耕节、颂麦节、犁人节等,构成了独特的节日体系:在开耕节,学生走进麦田,学习小麦种植方法;在颂麦节,学生们举办小麦古诗擂台赛,学唱关于小麦的歌曲。“做一株麦子,如果不能,就让我做那束闪亮的麦芒吧,用我小小的锋芒,守护着那些梦想的谷粒!”陪伴麦子走完“一生”,有学生留下了这样的语句。
“当前,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总体偏弱,各类劳动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他们的认知结构。”溧阳市横涧小学教师虞清河说。该校提出“全域劳动教育”的概念,将改造后的校园划分为茶园、菜园、果园、花园和乐园,今年拟与周边茶厂、生态园和农场合作,共同开发茶艺、花艺、中草药、园艺、厨艺等课程,打造“南山农学院”。“现在的学生抬眼看社会少了。学校期望通过创设劳动场域,锤炼学生品格,润泽他们的身心,利用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对乡土的荣誉感,让他们自主生长、自我突破、自信向上,重拾‘乡土基因’。”虞清河说。
劳动教师人手不够、学科教师兼顾劳动教育不够专业怎么办?为了补充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徐州市中小学建立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目前徐州中小学校均配备了专兼任劳动教师,其他各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同时聘请600余名社会专业人员兼职,给学生提供劳动指导。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聘请铜山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劳作。
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改造校园增设劳动课程场地。而对于其他学校,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能有效缓解劳动课缺场地的难题。徐州打造中小学素质教育劳动实践基地10家,共可同时容纳1万余人参加劳动实践。在徐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簪花制作课、厨艺课、木艺课等课程火热。这里建有厨艺工坊、生态农业体验中心等20余间专用教室,打造了马庄香包制作、万通传统酿造等多个劳动教育特色项目,每年接待1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有业内专家认为,评价机制不健全也是当前阻碍劳动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对此,溧阳市横涧小学专门设立劳动教育实践评价机制,以积分制形式呈现评价结果。“学生在劳动教育及其他方面有进步,或能改掉原有不足,都能获得积分卡奖励。在学校里,除了用积分卡兑换劳动基地的瓜果蔬菜,很多老师还有自己的奖励方式。”虞清河是美术教师,当一个孩子获取10张积分卡,他就会为其画幅肖像画。“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创意性的奖励。”虞清河说,从2022年下半年至今,他已为100多名孩子画过肖像画。
记者走访中发现,目前不同学段劳动教育课程存在同质化倾向,学段分层循序渐进性不明显。有家长认为,基础劳动技能可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完成,而高等教育阶段则应开设更多与专业相关的高阶劳动技术课。“小学阶段应注重劳动启蒙及习惯养成,初中阶段注重增加劳动知识和技能、初步养成吃苦耐劳品质和职业意识,高中阶段则聚焦丰富职业体验、提高技能水平。”徐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石启红说。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主要通过实践获得劳动技能,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思考、启蒙智慧,并培养勤俭奋斗的精神。”在溧阳外国语小学校长陆丽萍看来,劳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开设在校园内外。“五一”假期期间,该校学生回家自主进行“变废为宝”劳动,利用家中废弃的用品进行创意设计,这些劳动获得了家长的青睐。陆丽萍发现,学生们深入参与劳动课程实践后有了显著的变化,“孩子们首先学会平等看待每一种职业,在汗水中形成了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集体劳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也在家庭中找到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有高校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结合,探索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门面向航空工程类研究生开设的《航空工程类劳动教育与创新实践》课程备受追捧。“像机师一样进行飞机的拆卸和组装,自制一个缩小版的静力拉伸机,生产一个无人机复合材料舵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教授钱征华介绍,这门课程设计了飞机构造认知、航模F3P 3D机制作、无人机调试等7个航空工程典型工作场景,学生们通过亲手操作深入了解工程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而激发创新创造的意识。河海大学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搭建创客空间、虚拟环境教育情景等,开发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案。
“基础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更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到大学是要掌握高科技专业技能的劳动。”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部长张绍良介绍,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置32学时的《劳动教育与实践》必修课程,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推出“双碳科技”“矿大地质行”“矿大林一树一码”等劳动教育实践项目。记者在该校劳动实践基地看到,学生能够使用金属3D打印机制造模具,还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感知智能制造过程,“经过劳动实践,同学们在完成毕业设计,尤其是与工程相关的课题时,有比较明显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