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夜饭:你要吃掉多少外来土特产?春节已至,美味的年夜饭呼之欲出。不知大快朵颐的朋友们,在面对着一桌子美味佳肴的时候,是否还要接受长辈们对各种土味食材的吹捧。哪怕这食材在端出厨房前,他不曾瞧过一。
春节已至,美味的年夜饭呼之欲出。不知大快朵颐的朋友们,在面对着一桌子美味佳肴的时候,是否还要接受长辈们对各种土味食材的吹捧。哪怕这食材在端出厨房前,他不曾瞧过一眼。哪怕这些长辈在自己家,不曾做过荷包蛋之外的料理。但他们依然会对传统土味,有着一种近乎宗教情结般的推崇。
可他们并不明白,现如今很多司空见惯的土味美食,都并非本土原产。在这些食材传入中国之前,就算九五之尊的皇帝,过年时也别想尝到。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华文明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一条重要人文纽带。大量原产于西亚、地中海沿岸、非洲、印度的美食,通过这条商路来到了中国,进入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其中很多名字中带有“胡”字的食材,基本上一听就知道,老家不在中原。
例如香甜可口的胡萝卜,就原产于中亚的阿富汗一带。传入中国的时间暂时不能确定,但应该不早于汉代,也不晚于明代。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橙色胡萝卜,其实是17世纪荷兰人培养出来的品种。真正纯天然无人类干预的胡萝卜品种,其实是紫色的。
近年来,有些农产品公司打着纯天然无添加的旗号,试图复兴最“传统”的紫色胡萝卜。但早在几百年前,全世界人民就觉得橙黄色看上去更加温暖明亮,紫色看上去更加高冷而危险。所以,这种打着纯天然无添加噱头的商品,并未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除了那些至今名字还带着胡字的食物之外,也有一些食物传入时名字带有胡字,但随着时间推移被改了名。
例如黄瓜,原名胡瓜,是张骞通西域后带到中原的。传说为了避后赵皇帝石勒的忌讳,而改名黄瓜。一直到宋代,这种原产西域的蔬菜,在中原都还比较珍贵。宋朝陆游曾说: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
大力水手最爱的菠菜,则原产于波斯。泥婆罗国(古代的尼泊尔)使者访华时,将菠菜作为国礼赠送给唐太宗李世民。从此中国人的餐桌上才有了菠菜这一食物。
除了以上三种蔬菜之外,蚕豆、莴笋、石榴、葡萄、香菜、茄子、芝麻、扁豆、西瓜、甘蓝等食物也都是来自西域。如果有人不服气,说以上蔬菜还只是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的话,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那么,以下两位调味香料,则是大部分中国厨房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了。
大蒜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张骞出西域后,大蒜才开始进入中国。如果没有大蒜,中国人在料理禽类鱼类等腥味较重的食物时,无疑要多费很多的功夫。
胡椒,在今天中国人的厨房中,运用相对较少。但在辣椒传入之前,胡椒长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进口调味料。也因为胡椒在古代几乎全靠进口,所以异常珍贵。甚至和金银一样作为货币使用。
明代财政困难时,甚至一度将库存的胡椒作为工资,发放给官员。这也解释了,为啥唐代大贪官元载被治罪抄家时,竟能从家中抄出八百石(合现在64吨)胡椒。明代的水师将领,查抄了走私船上的胡椒后,也经常中饱私囊。在古代,胡椒可是非常珍贵的宝物呢。
在明清时代,中国迎来了汉唐之后,又一个外来作物传入的高峰期。为了追求东方的香料(胡椒、肉桂等),欧洲人劈波斩浪,跨越苍蓝大海,穿越整个地球。最后竟将世界各地的餐桌联系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感慨吃货的力量实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
汉唐时代,传入作物主要以蔬菜瓜果为主。明清时代传入中国的农作物,很多则是可以作为主食的。这些作物的传入,不仅仅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更是填充了中国人的粮仓,推动了清代中国人口大增长。
土豆,又名马铃薯、洋芋,是全球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的粮食作物。土豆的做法多样,从偏向西餐的薯条、土豆泥,到更具有乡土气息的土豆丝以及各种土豆烧肉。北至东三省,南到云贵川,各省人民用自己的智慧来料理着这道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美味。
除了土豆之外,玉米是另一种原产美洲,又在明代传入中国的粮食作物。有趣的是,由于玉米的广泛种植,不少时代背景在明朝以前的电视剧在拍摄时,会无意中将玉米地作为背景,造就出一种“穿越”般的效果。
虽然土豆和玉米已成为中国支柱性的粮食作物了,但从美洲传入中国的食物中,还是辣椒的影响力最大。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西南人民对辣椒的喜爱也可见一斑了。
但辣椒传入中国是在明朝末年。在此之前,喜欢辣味的四川人,就只能用生姜、茱萸、花椒来烹饪。这样的食物,对于今天的“辣党”而言,恐怕难以满足其味蕾。
除了以上这些原产于国外的食材外,今天我们餐桌上还有很多虽然古已有之,但随却被外国品种占据市场的食物。过年必不可少的猪肉和鸡肉,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中国人今天所见到的白白胖胖、憨态可掬的大白猪,其实并非本土品种。在近代之前,中国人饲养的猪大多是黑色的。现代人看《西游记》中的电视剧,觉得猪八戒白白胖胖,甚是可爱。但饲养黑猪的古人眼中,二师兄的形象就非常狰狞恐怖的。
由于近代育种出来的大白猪,在产量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很快就将传统的黑毛猪,赶出了人们的日常餐桌。但这挡不住中国商人的传统智慧。他们很快就用引进的美国种猪,与传统的黑毛猪进行杂交,产生了产量相对稳定的新品种黑猪。加上市场营销赫尔中国人对于野生与土味的偏执,具有美国血统的现代黑毛猪,就成为了很多在餐桌上吹捧的食补古方。
相比于猪肉市场上外国品种几乎一边倒的情况,本土鸡和外来品种就在鸡肉市场上,难分伯仲了。现在市面上的肉鸡,主要分为由引进国外品种培育而来白羽鸡和本土的黄羽鸡。所谓的白羽鸡是在美国的白洛克品种的基础上选育而来的,目前国内已经可以做到可以自产原种。
白羽鸡生长周期短,吃的少,长肉多,只需40天就能出笼。所以价格便宜,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虽然坊间素有传闻说养殖户为了快速赚钱,给鸡打了激素,但其实不然。激素的价格远高于饲料,为了更快赚钱而去打激素,根本是南辕北辙。白羽鸡惊人的生长速度,单纯靠的是遗传育种、营养和环境。
至于鸭肉,则更加有趣。100多年前,英国人发现中国清代的的北京鸭肉质鲜美,故而将其引入英国。经过多年的育种改良,形成了生长快、瘦肉率高的樱桃谷鸭。
由于近代中国养殖业不发达,育种技术落后,最终本土北京鸭遗传性下降。此时在英国“升级”之后的樱桃谷鸭,反过来被引入中国,成为现在中国鸭肉市场的主要品种。1986年,撒切尔夫人访华,就将英国人改良品种的鸭子,反赠给中国。
今天中国的北京烤鸭店所用的鸭子,大多都是“留洋归来”的樱桃谷鸭。所剩不多的北京鸭也引入了樱桃谷鸭配种,改良自身品种。
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保障,食物永远会被放在第一的位置。回头来看,现代人琳琅满目的餐桌,其实蕴含了世界各个民族人民的智慧。依托全球化的浪潮,天南地北的美味齐聚一桌,也使人不得不感叹世界这样大,真应该出去看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