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因地制宜,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特色药材经济,让乡村振兴路上飘满浓浓“药”香。
近日,在庆和镇庆和村中药材桔梗种植基地,随处可见劳作的身影,大马力拖拉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这片地就是庆和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林今年新扩种的桔梗药材基地,去年在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张海林第一次尝试种植桔梗。张海林说:“当时咱们镇里领导要求咱们带动种林下经济,所以考察了以后种了桔梗,一边种一边学一边问,找当地的这些人指导指导,跟着海天的领导学习摸索种。”....
由于是第一次试种药材,遇到困难,张海林就一路摸索,想尽各种办法。在他的精心钻研下,第一次试种桔梗就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张海林说,桔梗亩产大约在3000斤左右,一斤三块钱,一年就能收入9000块钱,收入还是挺客观的。
尝到了种植桔梗的甜头,张海林决定今年适度扩大一些规模,今年又增种了100亩。周边村民看到张海林种药材取得了成功,有不少都来咨询学习,每每这时候,张海林觉得自己付出的辛苦值了。因为张海林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带领大家一起种植中药材,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庆和镇庆和村党支部书记 张海林说一部分村民问我,可种吗?可种,今年我收了看看那产量,过年有一部分人就跟着种,也能带动周边和这个本村的农户种(桔梗)。
桔梗,又名“小人参”,是多年生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也是一种保健食品。庆和镇土壤肥沃,特别适宜桔梗的生长。同时,庆和镇还进一步支持辖区招商引资企业海天药业做大做强,与企业联合建立海天制药沙棘种植基地,将各村药材种植依附在产业链上共同致富。海天沙棘科技有限公司张琪说:“庆和的药材基地是25000亩,25000亩地现在目前种了估计是17000多亩地。今年种植我们种十个品种,大品种就是桔梗、紫苏、黄芪、甘草,小品种也陆续都种了。”!
念好“林字经”,打好“特色牌”,这是庆和镇坚持的农业经营理念。在庆和镇五家子村,记者见到了排列整齐、长势喜人的中药材黄芪花海,一边欣赏花海一边听着张琪讲解当下黄芪花开后的管理知识。药材种植,三分种七分管。海天制药基地为了确保种植的中药材绿色、健康,采取人工除草、施有机肥等方式,吸纳五家子村及周边村屯剩余劳动力前来务工,又增加了村民的一笔收入来源。
近年来,科尔沁区各乡镇依托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重点培育,以市场需求和绿色发展为导向,构建多样性、规模化的产业格局,通过企业带动,示范典型引领,使黄芪、桔梗、紫苏等中药材种植在科尔沁区“遍地开花”。为农民开辟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细化任务清单,聚焦目标导向,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建强组织、激发乡村振兴“凝聚力”。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按照自治区《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实施方案》要求,形成基层党支部创建标准,全面推进落实,坚持抓两头带中间,选树一批坚强堡垒“模范”支部。持续深化基层党建“亮晒比”创先争优行动,充分运用村“比武争星”、乡镇“擂台比武”、市级“守擂攻擂”结果。22名市级领导包乡攻坚、91个帮扶单位包村帮扶、11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户解忧,推动力量向一线传导。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几种情形进行摸排,对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采取“一村一策”精准整改,逐项对账销号,确保应整尽整、整顿到位。
育强人才、激发乡村振兴“智动力”。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的关键环节,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分类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2期,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推动各乡镇对村“两委”其他成员开展培训15期、2人次,全方位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依托丰镇市广播电视大学,针对现任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和青年农民“四类人员”开展大专学历教育,实现学历再提升。目前已累计培养60多名。切实提升乡村人才引领发展能力和水平。
激励约束、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村干部管理监督实施办法》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坐班值班、村级财务管理、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制度,全面规范村党组织带头人履职行为,确保村党组织书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正向激励导向,全面落实从优秀村干部中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乡镇公务员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今年,我市一名村党组织书记成功考录乡镇公务员。同时注重成果转化,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命名“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对获评对象在岗期间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统一实行动态管理,极大调动了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积极性与主动性,激活了村级“头雁工程”“一池春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乌海市海南区坚持“三抓三强”工作法,将承载着光荣使命、肩负着组织重托、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工作队拧成一股绳,大力推动“驻村”向“助村”转变,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实效。
海南区委组织部深入驻村工作队开展培训需求摸底,结合专业特长和岗位需求等情况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并将驻村工作队培训纳入农区“凝心铸魂”全年培训计划,在内容上加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专题课程比重,做好“个性型”培训,力求精准施训。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形式,通过开设“比武提能加油站”微信公众号专栏,举办“知行夜堂”专题班、研讨班等形式开展线下教学,借助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乌海第一党支部旧址等研学路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多样型”培训方式赢得百花齐放。增加外出考察、现场观摩、交流论坛、实践锻炼等形式,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主题教育等中心任务和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引领”行动、创建农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等重点工作,做到理论教育融入现场教学之中、培训工作与中心任务统筹推进落实,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实践型”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海南区探索组织部门主管、镇党委日常管、派出单位跟踪管“三管”工作机制,严明驻村纪律,通过座谈、群访等方式及时掌握驻村干部在岗到位情况;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及时跟踪掌握驻村工作队管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精准制定应对措施,确保选出来的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实现“管”有实招。建立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对一帮带机制,以“学习共同组织、工作共同开展、困难共同解决”的思路,一起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协助村党组织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从点滴工作中提高两支队伍的工作水平,实现“驻”有温度。通过制定“任务清单”细化责任、“问题清单”倒逼作为、“实绩清单”营造氛围的方式,促进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扶。制定年度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清单,细化各区级部门、镇(街道)具体目标任务;根据日常督查情况,制定驻村干部督查反馈问题清单;根据驻村干部引进项目、发展产业、调解矛盾等情况,制定“实绩清单”,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促进驻村干部作用发挥,实现“助”有成效。
下一步,乌海市海南区坚持把建强驻村工作队作为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促进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上持续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确保驻村干部“驻身”更“驻心”,“驻心”更“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