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美称。
2023年,甘肃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510万亩,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808亿元。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五朵金花”,在全国的占有量和品质均名列前茅。
纹党参,又名“文县纹党”,是党参的一种,因其药用成分含量居各类党参之首,既是传统道地药材,也是优质党参的代表。纹党参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甘肃省“四大名药”之一,有300多年种植历史。
地道品质,源于自然。“纹党参种植区域多在文县海拔1600-2500米高山林缘地带的中寨、堡子坝、桥头等乡镇。其中,中寨镇是纹党参最主要的生产加工集散地。”陪同采访的文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斌自豪地说,2023年底,文县纹党参种植面积达10.95万亩,产量6640吨,产值29880万元,17个乡镇2.65万户农民种植纹党参。纹党参远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渭源是“中国党参之乡”。前不久,记者跟随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发言人来了”采访团来到渭源县,每到一处,药材开花,药味飘香。
在渭源县会川工业园区,德隆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主要从事当归饮片系列精深化加工,2023年精加工当归系列产品800余吨,出售到山东、广东、安徽等地药企及饮片厂,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
“十药九归”。全国当归尤以“岷归”出名,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之说。“岷归”是古今中外医学界公认的道地药材,其成分独特,含量丰富,驰名中外,产品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岷县有全国最大的当归交易市场“中国当归城”,全国各大药市常驻岷县客商500多家,流动客商1000多家。2023年,岷县中药材总产量达到17.03万吨,产值达60亿元以上。
另外,在酒泉,甘草产业已成为瓜州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瓜州县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甘草种植基地,甘草在平凉、酒泉广泛种植,名扬全国。
而属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礼县大黄,药用价值良好,每年不仅在国内有很大的使用量,而且还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甘肃大黄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甘肃大黄产地价格可谓大黄价格的晴雨表,其产地主要集中在礼县、宕昌、陇西、岷县、渭源等地。
前不久,记者在岷县当归研究院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看到,培育的一块块当归熟地育苗、设施育苗长势良好,技术领先全省,实现了当归种子种苗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陇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军平介绍,依托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建成了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甘肃库,新培育陇芪、渭党等系列品种10多个,建成全省首家中药材种子标准化加工车间,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从2018年的108.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53.5亿元。
甘肃被称为“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
6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定西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全省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808亿元,全省规模以上中医药生产企业10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29.62亿元,同比增长21.6%,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前景良好。
“中国药都”定西为稳步推进加工制造,突出集链成群,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全链条发展,率先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建成60个标准化产地加工车间,建成中医药产业园6个。
我省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现有中药资源3626种,人工种植(养殖)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110余种,道地药材30余种。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国家道地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中药材三年倍增及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率先开展国家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推动中药材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
发挥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我省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重点推进中药材药源基地标准化建设,提升中医药加工增值能力,提升中药材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产业创新水平,提升中医药+康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甘肃药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在中医药产业链建设上的带动能力,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实现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医药产业强省转变。
时下,我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定西、陇南、河西、甘南等中药材主产区为重点,加快中药材良种种苗繁育、野生抚育和医药系列产品开发,构筑药材种植、新药研发、药品制造和市场营销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将中医药打造成支撑甘肃绿色发展崛起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