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记者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了解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及其团队联合意大利巴里奥尔多莫罗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分析,揭示了花生的遗传驯化史和表型分化的遗传机制,并挖掘出调控花生亚种分化的关键基因,对指导花生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
花生是世界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但关于花生栽培种的起源和导致其亚种间多样性的遗传机制长期以来并没有定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花生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与品种改良。
研究人员利用353份四倍体栽培种、2份四倍体野生种及34份二倍体野生种的叶绿体和全基因组序列数据,揭示了花生的遗传进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栽培种的两个亚种(疏枝亚种和密枝亚种)极有可能起源于两个独立的二倍体野生种多倍化事件,经历了不同的传播途径和人工选择独立驯化而来。
研究进一步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连锁分析,挖掘到调控花生栽培种两个亚种分化的关键基因,以及与花生荚果和籽粒大小、含油量等重要性状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开发了相应的分子标记并应用于育种实践,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
花生是世界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但关于花生栽培种的起源和导致其亚种间多样性的遗传机制长期以来并没有定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花生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与品种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