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日电(尹星云)北京世园会开幕已经两个多月,园区亮点持续不断。记者近日在国际室外展园区的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看到,在开幕之际栽种的马铃薯已经进入成熟期。这个展园以南美印加文明著名遗产莫瑞梯田为灵感,由南美设计建筑团队精心打造。
走进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一个圆形梯田赫然展现眼前,只不过这梯田的底色不是绿色,却是黑色。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六层下沉式环形梯田花园为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的主体,由3500条废旧回收轮胎打造而成,这3500条轮胎全部由北京本地搜集而来,不仅是梯田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整个展园的围墙构成材料,塑料布也是回收而来的,铺垫在轮胎底部就可以防漏控温,让不同耐寒属性的马铃薯在对应区域中实现良性生长。
记者在这个微缩版“莫瑞梯田”看到,各种马铃薯在阳光下生长繁茂,工作人员在对每一个轮胎内种植的植株进行维护。 “这几天,这些不同品种的马铃薯陆续进入成熟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成熟的马铃薯收获之后,“莫瑞梯田”将栽种上其他新品种的马铃薯,游客还能在这里看到马铃薯生长的完整过程。
“截至2013年,国际马铃薯中心共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10343份,包括栽培品种4354个,野生资源2507份。这次世园会,我们在会期中陆续种植展出4000余株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马铃薯、甘薯作物,向世界展示薯类作物的多样性与美丽。”展园负责人何蕾说。
“废旧轮胎是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它们分解需要几百年。如果我们把它们可持续地利用起来,建梯田、盖房子,那些原本会堆积起来的垃圾就被我们变废为宝了。”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设计师亚力桑德拉说。
日常生活中,马铃薯是十分常见的粮食作物,但在历史长河中,它一度曾是欧洲宫廷贵族花园的观赏类植物。直到大约8000年前,安第斯山脉的印加人驯化了茄属块茎植物马铃薯,这才拉开了人类食用马铃薯的序幕。而在此后近千年的时间里,古印加人因地制宜打造了他们的“农业试验基地”——莫瑞梯田。他们巧妙利用乌鲁班巴河床中独有的具有不同比热容量的鹅卵石,按照每300米不同高度的气候差别,设计建造适应不同气候的梯田,从而让农作物即使在灾难气候下也能取得好收成。莫瑞梯田是秘鲁乃至南美地区最重要的世界自然文化双料遗产,作为一道奇妙的风景,至今还在广袤的山丘间闪烁着古印加人的农耕智慧。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的梯田设计灵感正源自于此。
这个展园以南美印加文明著名遗产莫瑞梯田为灵感,由3500条废旧回收轮胎打造而成。人民网尹星云 摄....
这个展园以南美印加文明著名遗产莫瑞梯田为灵感,由3500条废旧回收轮胎打造而成。人民网尹星云 摄?
这个展园以南美印加文明著名遗产莫瑞梯田为灵感,由3500条废旧回收轮胎打造而成。人民网尹星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