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年轻的农民技师,他是智慧农业的实践者,他的事迹在人民网、潼南网等媒体广为传播。他就是“80后”党员、重庆市潼南区大佛街道办事处新生村综合服务专干、宋氏农场主——宋东升。
2000年,宋东升高中毕业后进入成都一家酒店学厨师。两年后,学业有成的他应聘到湖南华天酒店当大厨,每月工资4000元。宋东升从中央电视台看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的新闻,习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的讲话让他铭刻于心,休假回村之际,他又从村里了解到,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着力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等问题,让农业成为了有奔头的产业,这让他热血沸腾,很快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坚定了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智慧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于是,他辞掉高薪大厨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前往上海学习现代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等知识,学成后被重庆市潼南区、铜梁区等地的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聘为农技主管,这让宋东升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农业知识和经验。
2013年,宋东升决定在家乡大佛街道新生村流转土地,种植台湾红心火龙果。因为火龙果是热带水果,冬天光照少、气温低、湿度大,果苗容易出现烂枝现象,因此在潼南还没有人种植过,他也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为了避免失败带来的损失,宋东升及时向台湾专家请教,迅速采取了搭棚、保温、增施腐殖质丰富的热性有机肥料等措施,增强果苗抵抗力,确保了果苗的健康生长。同时,他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秉持先小面积种植,后大面积推广的原则,以每株25元的价格,从台湾引进了200株红心火龙果果苗开始试种。经过科学管理,这批苗子的成活率达到了90%。在摸清火龙果的“脾气秉性”后,宋东升决定自己繁殖苗子、扩大种植规模。
2016年,他栽种台湾红心火龙果苗3000株,成为潼南特色农业的一大亮点。为提高品质口感,他将熊蜂请进大棚,为火龙果授粉,既提高了产量,又提升了品质。同时,他还在大棚里安装塑料防虫网,细密的防虫网既能把迁飞性害虫挡在棚外,又通风透气,保证了火龙果生态、环保、无公害种植。
成功的收获溢于言表,宋东升介绍说:“ 我们农场引种的台湾红心火龙果成熟进入采摘期,红彤彤的火龙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观光,特别是节假日,每天要接待几十上百个自驾游客或团体到农场体验采摘之乐,销售十分火爆。”?
试种火龙果虽然获得成功,但火龙果的采摘时间只有7—12月半年时间,1—6月无果可摘。为了弥补无果可采的空档期,2017年,宋东升投资40多万元,在大佛街道新生村流转60亩地,建立了草莓工厂化栽培示范农场。当年8月,又从日本引进了红颜、隋珠、白雪公主、巧克力、奶油、蜜蜂等草莓新品种,实现了草莓的丰产、提质。每年的12月直到次年的7月为采摘期,慕名前来体验采摘、品尝有机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春节期间,每天游客可达数百人。
“我的草莓‘住’的是‘高层公寓’,‘吃’的是进口基质,‘喝’的是纯净水。”宋东升幽默风趣的一席话让采果市民对他口中的“草莓”产生了几许好奇。
为何“住”的是“高层公寓”呢?宋东升将传统的入土栽培草莓模式变为大棚高架立体无土栽培模式。首先把种草莓的田土铺上防潮布,以便防草防潮,再搭起一人多高的钢架大棚,所有的草莓都生长在悬空的栽培槽中。
为何“吃”的是进口基质呢?只见宋东升轻轻地从栽培槽中抓了一小撮基质,他说这种无土基质,是从斯里兰卡进口的,名叫“椰糠”,有机质丰富,本身没有病虫卵,还能避免土壤中的有害病菌,最适合栽植草莓。
为何“喝”的是纯净水呢?宋东升说:“浇灌草莓的水源是井水,井水通过专门购置的高级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就达到了适合人饮标准的纯净水,之后再用电脑控制的设备向草莓灌溉。”...
为探索和领航智慧农业技术,助推现代农业及特色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宋东升投入10多万元,购买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用于草莓的种植与管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高科技技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需肥的规律情况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均匀、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走进宋东升的草莓工厂,可以看到栽培槽中布设了管网,滴灌管上钻有N个小孔,水和肥料就是通过这些小孔输送到作物的根部,相比一般的水肥施用方法,水的利用率可提高40%至60%,肥料利用率可提高30%至50%。这套系统不仅节本增效成效显著,而且栽培的草莓产量高、品质佳,亩效益超7万元左右。
“有了这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我们干农业变得既轻松又高效。”宋东升说,通过电脑或手机向系统下达指令,系统就会自动给草莓园浇水、施肥、控温、杀虫,实现了农业生产从“靠经验”向“靠科学”的转变,有力助推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宋东升孜孜不倦地学习农业高新技术, 自2014年开始便跟随台湾有机农业专家杨定荣老师学习无土栽培技术,随后又到上海多利农庄、北京农科院等地学习现代农业、立体农业、智慧农业、有机农业等知识。学成后先后为重庆市铜梁区、荣昌区、永川区、武隆区、梁平区以及四川省成都市、遂宁市、绵阳市等地的农场提供技术指导,培训青年技术骨干100余人 ,积极配合重庆市农技总站工作,将无土基质栽培技术推广到重庆其他区县。
如今,宋东升已从一名农民工快速成长为农业技师、新型农业经营场主、智慧农业的“排头兵”。他信心满满地说:“当今农民已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干农业越来越有奔头了!今后我要竭力奋进,做新时代新农村的见证者、建设者、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