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马铃薯一直以蔬菜品种被大家认知,2016年2月23日,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马铃薯产业开发的目标,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如今,“土豆”已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可不少没种过的农民想种又怕种不好,眼瞅到了播种期,我们请来马铃薯主产区内蒙古的专家与您分享科学用肥方面的宝贵经验。
作为马铃薯主产区,将马铃薯当作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种植业的重点工作。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贾跃峰表示,2016年全区马铃薯种植要向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商品薯“三薯协调发展”,提高优质、早熟、加工专用薯和适合主食产品开发的品种种植比例,力争到2020年,全区马铃薯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商品薯种植面积达到2∶3∶5的比例。
马铃薯产业开发正在大力推进,农民朋友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是,种植马铃薯会获得更好的收益,发愁的是以前没有种植过马铃薯,该怎么种呢?科右前旗大石寨镇础鲁村的海日正在为准备农资的事犯愁,去年他承包了1000亩的农田搞规模化经营,主要种植玉米,但由于玉米收购价格下降,同时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刨去租地和农资投入的费用,几乎没有赚到钱。前几天他在电视上看到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开发,再加上这两年当地种植马铃薯效益较好,他就寻思着今年调整种植结构改种马铃薯。虽然农田配套设施齐全,但苦于没有种植经验,特别是马铃薯肥料管理方面毫无头绪,眼瞅着就要进入播种期了,每天着急上火。
“缺了钾肥马铃薯会不高兴的。”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樊明寿是马铃薯肥料管理方面的专家,他告诉笔者平衡施肥就像是木桶原理,每个木板就代表一种养分,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施肥也是一样,一旦某种养分缺失,补充再多的其他肥料也无济于事。
2015年内蒙古阴山北麓区气候干旱,并不太适宜马铃薯生长,但察右中旗余天龙家的马铃薯却获得了大丰收。“我家的马铃薯产量突破8000斤了”,余天龙兴奋地逢人便说。不仅产量上获得了丰收,同时商品率高达80%,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他告诉笔者,这已经是第五年获得高产了。
不是谁都能把马铃薯种好的,余天龙的高产也不是一两天做到的,主要是有科学的施肥指导。在播种前,当地土肥站就对他的农田进行了土壤养分化验,发现严重缺钾,于是就要求他在配方肥里补钾,同时建议他补充锌、镁等马铃薯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肥料。就这样,按照配方做下来产量相当可观。
地越种越薄,越种越没劲,肥料投入特别是氮肥越用越多,但就是不高产,这是当地农民的普遍反映。“长期以来,内蒙古地区缺氮、少磷、钾有余的观点,一直在误导马铃薯种植。”内蒙古自治区土肥站站长郑海春经常向农技人员强调,经过常年的耕作,现在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已经发生了变化,该地土壤中的钾已经不足,而氮肥过量投入就导致了土壤理化性状变差,马铃薯土传病害也会相应增多,种植效益降低。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科学施肥,平衡施肥,这样才能把木桶短板补齐,马铃薯产量才能有保障。
“减肥增效,就是要改变原来的施肥结构和施肥方式,统筹全年肥料管理,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高效。”内蒙古土肥站副站长林利龙在全区控肥增效培训班上向农技人员强调,实现化肥零增长不仅要简单地减少化肥用量,重点是保证农民的效益不减。
“2015年作物生长关键时期,雨是一场也没有下,同时肥料用得少了,滴灌灌水也比我们的少,估计这里的马铃薯产量不咋的。”去年9月底,在固阳诚谊农牧业生态公司的马铃薯田周围,聚集着周边前来观看收获的农民,这片农田是内蒙古自治区控肥增效示范田,通过统筹全年肥料管理,重点实施基肥深施、氮肥后移、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减少施用化肥10%。“我对产量有信心。”公司负责人尹慧丽笑着说。上午对地头的马铃薯测产结果是每亩4900公斤,地块中间的肯定还要高。通过实地测产,控肥增效示范区的马铃薯平均亩产高达4500公斤,较周边农户种植增产近50%。看到这个结果农民们纷纷感叹:“还是得相信科学,投入得少了反而收获得多了,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技术啊!”。
“要把握住正确的肥源、数量、时间、位置、浓度、方法这6点,才能实现高效施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水首席专家高祥照博士将这套施肥理论形象地称为“6R”养分管理技术,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不仅要平衡施肥,同时还要考虑施肥方法、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部位等细节问题。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马铃薯种植水肥管理的一个突破,不仅实现了施肥时间可控,还能精确控制施肥量,同时新型肥料也能被广泛应用。”武川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聂向荣向笔者介绍,今年他负责的示范区基肥全部采用机械深施肥,这样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增加了耕层厚度,改善了土壤环境,同时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水肥管理,在肥料品种选择上也引入了新型液态氮肥,同时在后期增加锌肥等微肥的补充。他说,在基肥施用相同的情况下,传统施肥方式每亩要追施20公斤尿素,需要30元,新肥液态氮肥由于养分含量高、植株易吸收每亩只需追施4公斤,需要20元,这样每亩不仅减少了16公斤的化肥用量,而且节约了10元的成本。传统施肥区马铃薯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新型肥料示范区马铃薯产量能达到3500公斤以上,这样算下来施用新型肥料每亩可增加纯收益1000元以上。
今年初我国提出马铃薯产业化开发战略后,马铃薯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但随之而来的种植结构调整、水肥管理、农机农艺融合等马铃薯种植相关问题也急需解决。特别是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在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前提下,如何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开发,同时实现减肥增效,保障农民收益已经成为基层土肥水工作重点。收益对农民来说是头等大事,那么,如何保证控肥同时又增效呢?
首先,科学施肥是前提,要坚持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密切配合的原则,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摸清土壤基础条件,因土配方,满足马铃薯生长需求,保障马铃薯稳产高产。其次,全年肥料统筹是关键,要注重农机农艺有效融合,借助现代农机具,实现高效施肥。同时要改进施肥方式,即在旱地上,采用机械深施或改速效肥为速效缓控释肥配合施用;在滴灌、喷灌马铃薯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遵循少量多次原则,精准追肥,并选用高效高浓度新型肥料,如液体肥等,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综合起来讲就是不仅要搞好技术,同时还要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通过一系列的统筹施肥管理措施,达到总体投入减少,农民种植效益不减,甚至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作为常年奔忙于田间的农技人员,我们建议加强农民现场培训,因为这是落实控肥增效的保障。为此,我们农技人员需要深入基层,把科技带进千家万户,把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会农民全年统筹肥料管理,科学种好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