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阳光洒在河北省卢龙县的甘薯种植基地上,一畦畦薯秧油绿发亮。看着这些蓬勃生长的薯秧,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充满希望的笑容。用不了多久,新鲜的甘薯即将丰收,运往全国各地销售,带动村民增收。
近年来,素有“中国甘薯之乡”的卢龙县紧盯市场需求,加强科技支撑,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引领,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提档升级,甘薯传统县如今焕发出了新“薯”光。
六月底,大田甘薯刚刚种植不久,藤蔓还没有长出来,在种植大户高任远的清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甘薯种植基地大棚里却绿意盎然,这里的甘薯将在8月初抢鲜上市,提前进入市场。
高任远是卢龙县甘薯种植“新农人”。2022年,他在夹河滩流转土地1700亩种植鲜食甘薯“烟薯25”和“哈密”。今年,他继续扩大规模,打算用一些新的技术,让甘薯由原来的3000斤增加到7000斤以上。
在卢龙老一辈的记忆里,传统的甘薯种植方式是自己育苗、种植、收获。如今,作为“新农人”,高任远既在种植规模上远超前辈,又在甘薯品质上有所提高,种植模式上更玩出了一套新花样。
在清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甘薯种植基地里,小甘薯不仅住进了大棚里,还睡上了“双膜套间”。高任远介绍,双膜覆盖技术是采用“小拱棚+覆膜”的栽植技术。这种技术可有效提升地温,促进甘薯快速生长,达到提前上市的效果,甘薯采收要比以往提前两个多月。由于提前上市,甘薯的价格也能达到每公斤6元以上,比秋季收获的甘薯至少翻了一番,更为以后的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甘薯收获之后,高任远还将采用“滴灌+覆膜”的方式,立刻栽植第二茬甘薯,实现年内二茬种植。因其收获时间比传统种植的甘薯略晚,又打出了新的上市“时间差”。
“这种两茬种植的甘薯每亩地利润在4000元左右,拿传统种植的来说,每亩地利润也就1000元左右,像我们这种种植模式,比传统种植每亩地利润要多出来3000多块钱。”高任远高兴地说。
依靠科学的种植、管理方式,他家的甘薯得到了北京、上海等多个大城市的认可,最高能卖到每公斤10元,是淀粉型甘薯的4倍。
种植甘薯带来的高收益、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农民纷纷投入甘薯种植“大军”的原动力。截至目前,卢龙县有甘薯种植合作社200多家,2023年甘薯产量达23.69万吨,群众增收2亿元。
甘薯种植红火之下,却也隐藏着风险。年年的连续种植,沉积了很多病毒。近几年,线虫病、病毒病的先后发生使卢龙甘薯种植面积降低,农民收益降低,种植积极性下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卢龙县以甘薯生产加工龙头为主体,大力推广甘薯脱毒培育技术。
“所谓的‘脱毒’并不是让甘薯的种薯自身脱毒,而是对甘薯的植株茎尖进行茎尖剥离0.1—0.3毫米,通过分子检测不携带病毒病,再组培扩繁,繁育出脱毒苗。”河北中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刘学茹说,“脱毒种苗能够使甘薯长势强、结薯早、薯块膨大快、结薯集中。”。
依托于中薯农业高质量的薯苗,卢龙县成立了“甘薯科技小院”,开展脱毒及快繁技术研究,为农户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
据了解,“甘薯科技小院”是卢龙县围绕产业链开发人才链上的一环。本着由研究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以其鲜明的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特色,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实现农作物高产、资源高效,推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现在我们的薯秧都是选用的脱毒薯秧,产量会增长。像以前的老的那种,也就2000斤到3000斤的产量,这种能达到4000斤,甚至会成倍往上翻。”种植户王维说。目前,全县脱毒秧苗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可实现增收7000万斤左右,实现了甘薯产业绿色、优质、高质量发展。
“‘甘薯科技小院’虽小,却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协同合作的创新。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小院平台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富裕,助推乡村振兴,让‘甘薯科技小院’真正成为田间地头课堂、技术传播阵地、项目研发基地。”甘薯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乔亚科说。
“这是计件工资,我一天能挣150多元。”在中薯农业的加工车间里,工人孙波熟练地开箱、铺袋、挑选、装箱、打包。在车间另一边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传送带上纸箱一个个传来,十几个村民密切配合,分选、套袋、包装,整箱的红薯就包装好了,贴上快递单,就将发往全国各地。
尤美丽是刘王庄村的村民,每年都到中薯农业的加工车间打包发货。“车间的产品主要是走网络渠道销售,根据各个电商平台的要求,会采取不同的包装,近几年流行的直播带货,让红薯越卖越火。每天能发出4000单甘薯。”尤美丽指着箱子上的快递单说,“有陕西、广西、黑龙江……订单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份。”?
地头销售,甘薯每斤2元多,但通过加工包装后,每斤售价是8元。为此,该公司建成了700平方米的鲜薯分拣间,还专门建设了一座仓容2500吨的鲜薯储藏库。
“我们在薯干的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只是利用烘干机快速去除甘薯自身的水分,再进行塑封包装薯干,既保住了薯干的原汁原味,又延长了保质期。”公司总经理温永军说,“目前,已建设完成鲜食红薯加工生产车间,新增薯制品生产线条,产品有多味薯干、冰冻烤薯、红薯米粒、红薯醋等,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销往全国。”...
“现在我们注重鲜食甘薯绿色标准化生产,逐渐提高鲜食甘薯的产品品质,增加产量。下一步,将重点在平台销售和龙头带动这两个方向上下功夫,逐步解决仓储的问题,扩大错季销售的数量,引导老百姓种植鲜食甘薯,努力打造甘薯全产业链。”卢龙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张会敏说。
如今,卢龙县甘薯产业走上了高效种植、加工贮藏延期销售、产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轨道,真正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发展。2023年,该县甘薯种植面积12.3万亩,培育了骨干加工企业有 7 家,加工大户共计70家,年加工能力32万吨,生产粉条、方便粉丝、薯脯等1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卢龙甘薯正在向品牌化、规模化、多元化方向迈进。
夏季的阳光洒在河北省卢龙县的甘薯种植基地上,一畦畦薯秧油绿发亮。看着这些蓬勃生长的薯秧,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充满希望的笑容。!
人民网石家庄7月11日电 (记者王红、实习生梁雨璐)记者从7月11日河北省新闻办召开的“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河北省建设盐碱耕地高标准农田18万亩,盐碱耕地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7g/kg,土壤pH平均降低0.05,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13个等级,耕地产出能力明显提高。 “河北省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