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四月里,田野农耕忙。走进广东象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茂名市电白区坡心镇盐仓村的甘薯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的甘薯苗。田间,无人机正给甘薯苗施肥、浇水……“气温回暖,要先施肥,再浇一遍水。我们利用无人机施肥、浇水,不仅节省化肥,播撒更均匀,薯苗吸收也更充分,预计再过几天就可以剪薯苗了。”基地负责人柯海清说。
电白区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3年电白甘薯种植面积6.2万亩,产量超过11万吨,单产达1831公斤/亩,数据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去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首批18个甘薯产量提升行动重点县名单,电白区名列其中。当前,电白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推动薯业产业机械化、品牌化、市场化,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电白区农业农村局预计,2024年电白区甘薯产量将提升5%以上。
俗语有说,一年甘薯半年粮。在中国不少地方,甘薯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可谓是老百姓饭碗端得牢的“压舱石”。
在耕地尤其是可栽插水田资源越来越有限的背景下,甘薯以其营养价值高及耐旱、适应性强的生长特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电白区抓住甘薯产量提升行动重点县项目实施的机会,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把发展甘薯种植作为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在电白区霞洞镇下岭村,有一处去年刚建的番薯种植基地。此处因临近沙琅江两岸,土壤为半沙半泥质壤土,拥有种植番薯的良好条件。
去年以来,当地积极在传统种植番薯方式中发掘新路子,通过向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取经,大力引进高品质、高价值的新品种开展试种植。
“新流转出来的种植基地,将主要种植高产高质的新品种玛莎莉蜜薯,我们也将积极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确保种植成效和助力霞洞番薯产业提质增效。”霞洞镇干部介绍,以番薯种植基地为着力点,霞洞镇将大力推动番薯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电白区一直把优良甘薯品种推广种植放在首位,目前当地种植的甘薯品种主要有普薯32(西瓜红)、玛莎莉、人参薯、榴莲蜜薯、一点红和广薯系列等,良种率达85%。然而作为一种无性繁殖的作物,甘薯一旦感染上病毒病,病毒就会在甘薯体内不断增值、积累、代代相传,使病害逐代加重,因此病毒病是导致甘薯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的重要原因。而在当下,近八成农户的甘薯种苗都是自留或农户之间互换,容易造成甘薯品种退化,影响产量和品质。
产量提升,种芯先强。为全面推广农户甘薯脱毒种苗种植,电白区加快甘薯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小良镇岭圩村委会,广东省农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流转土地面积300多亩,建立了甘薯组培室200多平方米,购置相关的实验仪器和组培设备,开展甘薯种苗繁育、试验。这是一家以甘薯脱毒健康种苗繁育、推广、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科技公司,企业负责人嘉喜介绍,“我们将规划建设40亩甘薯网室大棚,进一步扩大基地甘薯种苗繁育能力,向农户提供优质脱毒健康甘薯种苗。”。
去年,在广州柯木塱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广东种业大会暨“百千万工程”种业交易中心启动活动仪式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首批18个甘薯产量提升行动重点县名单,电白区名列其中,获得48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
以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支撑,创建5000亩甘薯高产高效示范片是电白区落实甘薯产量提升行动的重要一环。
电白区甘薯常年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从种植季节来看,春、夏、秋各个季节均有种植,其中以秋薯种植面积最大。为了进一步推动甘薯扩种,电白区大力推广甘薯与不同作物间套种、轮作等技术模式,积极发展“稻—稻—薯”水旱轮作模式,充分利用冬闲田、季节性缺水田、旱(坡)地、复耕撂荒地增加甘薯种植面积。
通过示范片创建,电白积极推广甘薯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技术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等,减少人工投入,促进甘薯标准化生产,带动甘薯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观珠镇葛山村委会草糠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远新是位年轻人,但在电商销售领域却是资深的“老人”,从事甘薯电商已经5个年头,拥有自己的品牌商标“万草斋”“田头仓”等。他在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上年销售甘薯不少于200万斤。他自己基地的甘薯不够卖,便与其他农户签订甘薯购销协议,免费提供甘薯种苗,并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农户种出来的甘薯。
霞洞镇番薯文化深厚,历来有种植番薯的传统,也让番薯成为当地的土特产之一。为了讲好“霞洞甘薯”故事,深入挖掘霞洞甘薯文化价值,擦亮霞洞“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乡”历史招牌,目前电白区已加快推动霞洞甘薯国家地理标志认定,组织专家论证制定霞洞甘薯团体标准,同时积极筹划举办甘薯产业推介活动,打造电白甘薯优质品牌。
坡心镇盐仓村的甘薯种植基地里,嫩绿的番薯苗迎风摇曳,在春风中透出勃勃生机。用不了多久,一捆捆甘薯苗将从这里“奔赴”市场,再栽种到田地里,孕育出新的丰收希望。
这200余亩的田地,此前因灌溉难、排水难、进出难等问题,成了一片撂荒地。去年,驻村雷海燕把“整治下盐仓村200余亩撂荒地”申报为项目,致力于将其改造成为甘薯种植基地,以图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目前基地投入资金将近3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策资金、企业投资和村集体出资。”雷海燕介绍,盐仓村通过引入广东象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村集体合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特色种植项目落地,实施规模化种植、加工、储藏、运输、销售。
“我们以种苗销售为主,每亩地种植约4600株苗,每次每亩可收割2万株苗,每造则至少可以割两次苗。销售价格上,每株苗售价约0.15元。”基地负责人柯海清介绍,种植基地第一期种植面积共计约120亩,前期每亩地投入约4000元,预计第一造每亩地大概有8000—10000元的收益。
随着甘薯种植基地雏形初现,当地村干部算了一笔经济账,“预计2024年盐仓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长一倍。”据介绍,甘薯种植基地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加工甘薯3万吨以上,可为周边村民提供优质良种甘薯苗3500万条以上,还可提供种植、加工、包装、电商、研发等就业岗位,实现撂荒耕地整治复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的“三赢”。
甘薯种植基地建设还在继续推进。“第二期,会在基地西侧建设甘薯烘干加工仓储中心、甘薯脱毒育苗繁育中心、看护房、农机具房、晾晒广场等农业设施。第三期,则会扩大东侧的种植区域,将现有的种植农田整合至500亩左右,发展规模化生产。”雷海燕表示,盐仓村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标准化甘薯种植产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