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我按照你传授的新技术栽培,这是出的第二茬菇,目前这个棚已经出了1.8万斤了,比去年这时候多收3600斤!”。
日前,在平泉市黄土梁子镇苏达营子村60亩香菇种植基地的菇棚,一朵朵香菇圆润饱满,散发出阵阵香气。菇棚外树荫下,菇农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正同他们菇棚的常客“老梁”——河北省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中心科研带头人梁希才分享喜人成果。
“就平泉市而言,如果有3亿袋香菇应用该项技术,每年可增产7500万公斤,平均价格按每公斤8元计算,年可增收6亿元。”梁希才说,一年前由该技术创新中心科研团队主持,以香菇栽培增产增效为主要目的的“香菇富氮培养基技术”创新研究完成,经过一年的小试证明,这项栽培技术对香菇产业提质增产效果显著。
试验对照评比显示,应用该项技术平均单袋增产0.25公斤,优质菇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今年,为加快该项新技术成果转化,梁希才带领科研团队在平泉市卧龙镇、黄土梁子镇等5个乡镇的香菇种植基地同步推广示范该项栽培技术,全程跟踪指导。从目前情况看,该项创新技术有望在增产提质方面达到或超过去年小试效果。
“平泉食用菌种植面积达6.7万亩,年生产规模稳定在7亿袋左右。为引导农民科学种菇,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河北省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平泉市科技局高新技术科负责人刘洁介绍,该中心是一家由企业主导筹建、政府引导扶持的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现有研发技术人员40人。中心开展食用菌菌种选育繁育、栽培技术研发,依托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
“我们创新并推广应用了12个食用菌新品种,推广应用总生产量达2.2亿袋。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应用推广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得到越来越多菇农关注和认可。”谈起近几年的科技创新成果,梁希才颇感欣慰。
食用菌菌种老化退化,是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且蘑菇产量与栽培管理技术息息相关,因此菌种选育繁育和栽培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特别关键。为此,该中心建设科普示范基地,除提供一线技术指导和线下培训外,还开通直播课堂为菇农解疑释惑。直播间在线人。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承担科研项目35个,申请和获得专利69项,获得科技成果21项,其中6项获评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滑子菇新品种“师滑1号”杂交育种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推动食用菌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建平台、育主体,加速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平泉市科技局局长姜凤岐说。(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通讯员胡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