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良师成长指南”栏目,长期面向一线教师征集专业成长方面遇到的困惑、问题,并从中选出代表性案例,由学校教师、教育专家等进行回答,分享有效经验,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每周一期,每周日于“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学习强国号推出。文末附下期征稿话题,欢迎投稿。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您面临的困惑、问题(案例描述参照本期话题)。问题被选中者,将获赠《教育家》文创礼品一份。
“双减”政策对各学科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学科积极探索作业的优化设计。但对于一些需要课外长周期实践的作业,比如长期的观察记录、种植饲养作业,学生由于思想意识上不重视、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等,在完成观察周期较长的实践性作业时往往虎头蛇尾,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也表示对长时间作业的实施过程难以及时监督和指导。笔者的困惑是,如何提高学生长周期作业的完成质量?
多数情况下,教师布置的长期观察记录、种植养殖作业等课外长周期实践性作业,一开始学生很有兴趣,但常常难以坚持到最后。如何提高学生长周期作业的完成质量?这就不能只是老生常谈,而要“老生常做”。
一是常做教育。事实上,生活中能坚持做好一件件小事本来就很难,能持之以恒的人最后往往能变得优秀、取得成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让学生每天坚持做300下甩手运动,一年后仍在坚持的也只有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分享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完成作业的品质。
二是常做提醒。课外长周期实践性作业,不能只是布置了事。而要根据作业的具体要求,在各时间节点、不同阶段适时地提醒学生作业进度。当初苏格拉底布置甩手运动,还在一个月后、两个月后进行了提醒。回到提问老师的问题,比如,布置学生种大蒜,可能学生刚开始每天都去看,结果埋在土里的大蒜总是看不出什么变化,就算冒出了嫩芽,也?
很难看到每天每时的明显变化,这样就可能削弱学生的观察兴趣。农夫尚且“拔苗助长”,何况是一群缺少生活实践经验的学生,又哪来那一份耐心呢?因此,教师可以明确提示哪天播种,又哪天看是否发芽,然后哪天看是否明显长高,最后哪天采摘食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每次都看到变化,感到惊喜。
三是常做表率。很多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课外长周期实践性作业,自己却没有亲自实践。如此一来,教师可能因为缺乏经验而仅能纸上谈兵。比如,教师布置了种豆芽,如果教师没有同步参与,很难知道学生成功与失败的具体原因,更不用说具体啥时发芽、哪天长了多高。因此,教师最好也同步开展作业实践,这样便于根据真实的实践情况及时提醒学生,避免对长时间作业的实施过程难以及时监督和指导。正如常写“下水作文”的教师往往能更好地教会学生写作文一样,因为他有写作的亲身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四是常做激励评比。有的教师在布置长周期实践性作业后,就再也不去关注作业进度,甚至完全忘记了曾经布置的这项作业。如果这样,又怎能要求学生对这份作业善始善终呢?一份作业,就是一件作品,教师要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平台,最好在作业完成以后,及时地展示教师自己和学生们的作业,还可以进行评比表彰总结,让学生有作业的成就感,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坚持做完每一项长周期实践性作业的习惯。
“双减”背景下,不仅要精心研制短程作业,更要设计长程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创造能力。从实践操作上,长周期作业必须做好“放长线钓大鱼”,实现从“量”到“质”的突破。
放长线。长周期作业基本上与学生实践体验有关,使学生在丰富的体验和参与中,自主地将知识建立联系,以此构建出一套知识系统。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兴趣,设计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作业。如笔者学校每年举办“播种绿色,收获希望”凤仙花种植活动。这项活动,一般会选择两个年级,由班主任、科学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加,从三月份开始到十月份结束。主要分五个系列:一是启动仪式,二是校内种植,三是家庭养护,四是赏花评花,五是种植心得。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好长期观察记录。
用料足。长周期作业的布置,在组织过程中要体现科学设计范式,把控时间节点,关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设计这样的作业必须做好监管,“用料”要足。以我校凤仙花种植为例——首先,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种植观察记录本。学生从准备口径多大的塑料花盆开始,到了解土壤的来源及重量、播种凤仙花的种子有几粒,再到浇水、发芽、植株的长度等,都需要自己思考、观察、填写记录。本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基本上都有一个预设区间值,让学生测量、比对。其次,在播种时,为了确保发芽成功率,科学教师会去现场讲授凤仙花的播种方法和要求,带领学生播种;育苗期间则指导学生养护、观察、记录。培养起学生这些能力后,再由学生将花盆带回家,和家长一起进行养护。在观察记录中,因记录本指向明确,填写方便,又有前期教师的指导和后续家长的监督,效果就比较明显。最后,选择种植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在科学课上提醒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观察记录数据),指导学生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钓大鱼。长周期作业虎头蛇尾、昙花一现,主要是评价没有跟上。如凤仙花种植,最值得期待的就是赏花评花和种植心得分享这两个环节。赏花评花时,我们将两个年级600盆颜色各异的花摆放在操场,选出花多、植株高、长势好的,再把选出的花盆组成“石化一小欢迎您”图案,摆放在校门口,学生喜欢,家长喜欢,还给学校增色不少。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写养花心得、进行凤仙花种植绘本创作、录制养护视频等作业,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凤仙花养护认知系统。
总之,“放长线钓大鱼”,可以让长周期作业真正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会推动学生作业由表及里、由内向外的改变。
实践性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以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为导向,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普遍觉得有意义、有意思、有收获。但其实施过程及指导评价方式与常规书面作业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周期较长的实践作业更是难以有效监督。笔者认为,要发挥周期性实践作业的最大成效,可以在“项目式学习”或“跨学科学习”的组织框架下,着眼于“小切口”“常分享”“多融合”。泰州市凤凰小学已开展数年以“蝴蝶园”为依托的项目式学习,其间,学生完成了大量的周期性实践作业,有记录类、制作类、设计类、阅读表演类等。
记录事小,责任重大。蝴蝶幼虫的生长,每日一变,每日不同。如果将观察和记录活动都放在学校,受教室空间的限制,很不方便,于是我们将学习阵地转至家庭,将幼虫发至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在家记录完成表格。学生们都很兴奋,不仅因为实践性作业的趣味性,还因为沉甸甸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学生们完成作业时更加自律,每天用心观察、按时记录,还满怀爱心地给自己认领的幼虫起了名字:小Q、小A、coco、嘟嘟……将它们的体长和形态变化做了翔实、形象、个性化的表述。记录要求简单明了,指向明确,学生易操作好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劳动能力、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意志品质等都得到了提升。
明确方法,定期分享。不同阶段的蝴蝶所需的饲养条件不同,饲养箱的制作也就成了必须完成的实践作业。要做出一个高质量的饲养箱,除了有明确的要求外,更离不开教师细致的方法指导。我们将完成时间规定在一个月内,5周时间对应完成5个步骤:了解蝴蝶的不同阶段的特征(从卵到成虫);设计草图、罗列材料清单;设计饲养箱;成品展示;改造升级。每周安排固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提出难点或困惑,学生及时调整修改,从而更好地完成下一阶段的作业任务。
学科融合,多样创作。由“蝴蝶园”衍生出的一系列活动课程及周期性作业,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可以从园内走向园外,从学校走向实践,从自然走向人文。学生也自发创生出了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里阅读蝴蝶绘本、制作蝴蝶衍纸作品、自发养护蝴蝶园、吟诵有关蝴蝶的诗词、制作蝴蝶标本、拍摄蝴蝶影像小片等。每项作业完成都需要一定周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和特长进行选择,为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选择作业。有了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支撑,完成作业已然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无论周期长短,质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证。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每一个问题都能很好地回答问题(包括一些较难的问题),看似已经完全掌握了,然而一节课后或一天后,遇到变式练习,学生仿佛回到了“解放前”,一问三不知,一做全错,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 白老师?
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并予以了细致指导。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价正从聚焦知识与技能的测试文化向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文化转型;从结果导向的评价范式向过程导向的评价范式转型;从重分数的评价向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转型。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成为中小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对一线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原则?不少学校和教师已经在做相关尝试,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如教学与评价两张皮;评价盲目随意,缺乏针对性等。新课标下,“教学评一体化”究竟该评什么?如何评?——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王老师?
现在的学生处于信息化时代,接受信息的渠道较多。但在推行课外阅读这一块,学生往往喜欢碎片化阅读,在读整本书上,不愿意也不能深层次、静下心来阅读。想请教一下,在推行整本书阅读这一块可有实质有效的办法?——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小学 金老师...
征稿要求:请就以上教师的提问,任选其一,结合您的经验,给出合理的建议、方法等,1000 字左右。文中注明单位、姓名、电话。同时,请参照案例,在文章后附带提出一个让您困惑、期待与同行交流的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问题,字数500 字以内(此为必选项,问题被选中者,将获赠《教育家》文创礼品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