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灼,延庆东部山区、大庄科乡沙门村的香草谷里,梯田绵延、大棚齐整,玫瑰天竺葵、薄荷、金盏菊蓬勃生长,绿意幽幽、香气袭人。戴上黄色草帽、换上一件旧汗衫,谷继成扛起锄头,像日常一样来到了梯田里。
谷继成,是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副教授,一个特殊的机会,他来到了大庄科乡,从此在村里一扎就是5年。那是2017年,本市选派的第二批奔向扶贫一线,来自北京农学院的李志敏在黄土梁村上岗了。他请来农学院的专家谷继成入村考察,发现黄土梁村海拔高、光照强、通风好,很适合种植香料植物。
那一年,黄土梁村村民刘殿全“第一个吃螃蟹”,流转出自家的1亩地,试种了7个品种。虽然香草产业只带动了1位农民,但一项芳香的事业在这里萌芽了。
从哪个部位剪苗、插苗的间距需要多大、土怎样配置、扦插的苗木保持多高湿度更易存活在大棚里、梯田里,时常能看到谷继成带着村民们种植香草的身影。这位城里来的教授,为大山里的村民们带来了新鲜的营养。
“起初,也就是一周没课的时候从学校来到村里,定期给村民们教授种植技术。2018年,香草种植规模扩大,主阵地从黄土梁村转向了隔壁的沙门村,一下子扩大了规模,种植了100亩。”谷继成说。从此,村里为谷继成腾出一间平房做宿舍,他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曾经暮气沉沉的山村,因为这小小的香草和农学院的教授,全然迸发了生机活力。随着种植规模扩大,香草产业链逐渐完善。村里建设了制皂车间,又请来了制皂专家万菊兰,她和谷继成一起常年驻村,培养出一批技术能人和小村工匠。在他们的带领下,曾经的种地老把式变成了“护花使者”,村里妇女们外出打工的行囊放下了,变成制作精油的手艺人,从沙门村研发出的香皂、精华液、面膜,热热闹闹地在网店上卖了起来。
“大学教授带着我们学手艺,这是多难得的机会!长了知识、学了本领,能在家门口就业、照顾家里,还能和花儿打交道、学手艺,真挺满足的。”村民郝秀萍说。
如今,大庄科乡已形成了以沙门村为核心的香草生产、加工、研发基地,覆盖大庄科乡14个村庄,辐射周边其他9个乡镇,种植面积近1000亩,带动汉家川河北、黄土梁、董家沟等村摘掉“低收入村”的帽子。同时,北京农学院以及其他院校的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来香草谷参观学习的越来越多,村民的眼界开阔了,同学们对农民、农村、农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香草产业作为一个桥梁,把论文、科研跟农村、农业需求结合在一起。”谷继成说,正如习所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对于我来说,土地就是我的实验室。
他从学校来,一身书卷气;他从山中来,一身花草香。谷教授希望,能把成熟的技术留给村民,把完整的产业留给合作社,让村民们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